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市中文网 www.dszww.net,天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切都在产生自己的影子。

    我也一样,我不动,村子也不动,

    一切都不动了。亮度。水。

    三岁男孩把鞋浸在水里,提起,倒下

    提起,是姐姐桑尼汲水的情景。

    雪在山顶展示永恒的冬天,但夏季已经来临。融水的日子,溪水明亮,绕村而行,很容易就能找到源头,向上走就是了,就在山顶。寻找一大江的源头不容易,同样,知道一条小溪的归宿也不容易。小溪要去哪儿呢?它们汇入了哪条大河?或者大河的支流?最终它们在哪儿入海?寻找归宿的过程有时比寻找源头的过程更让人茫然。归宿常常消失,而源头永在。

    午后,阳光强烈,村子安静。狗睡在墙下,拖拉机像静物,牛粪墙几乎自燃。石头房子有短小的阴影。牛粪墙也有,经幡也有,窗楣也有,畜栏也有,一切都在产生自己的最初的影子。我也一样。我的脚下有短小正在发育的影子。我不动,村子也不动,一切就都不动了。我被村子的背景呈现出来,身上布满阳光的颗粒,由于村边的水声,我甚至感到整个村子都具有了水的亮度。一切都如此明亮、炫目,让人眩晕。是的,眩晕,眩晕有时会产生艺术。我不是艺术家,但我知道一点修拉。我知道为什么把阳光处理成颗粒,那是有道理的。

    我在村边已住了很久,关于村子一直所知甚少,比如村子最早何时出现的?石头房子是最初吗?午后阳光何以这样静?村子最早出现好像与山上的寺院有关,是寺院的属地,但寺院又是何时出现的?僧人来自哪里?事物总是缠绕一起,可知部分总是引起更多未知部分。

    我认为不必非要知道事物彼此间的联系,所有的存在都有自身的理由,村子与寺院有关,但村子一旦存在就有了自身的理由,比如怎么能说拖拉机与寺院有关?还有乡邮电所,食品店,学校,以及公路。

    有些理由让我在这里住下来,一旦住下来新的理由也开始慢慢产生,以致差不多忘记了最初的理由(王摩诘是1996年的志愿者)。我觉得某种东西在生长,甚至有时觉得自己同某棵树长在了一起,与某种温度密不可分。

    早晨、午后,或黄昏我与村子同在,并一如既往地陌生。事物因陌生保持着相关的独立,久而久之我也成了村中不可知的一部分。我与草木相映,与石头相映,与村子相映,就我所学的专业而言(王摩诘读的是双学位,先是生物系后转到哲学系)我认为进入一棵树是可能的,进入岩石也是可能的,当我回忆往昔,我觉得就在它们之中。我穿过村子,每天见到新的水源,我见到的水源鱼还没有诞生。村里一些孩子大人认识我,他们在院门、墙头或汲水时看见我,通常并不邀我到家里坐坐。他们对我既尊敬,又陌生。

    有时我主动走进谁家,得到热情接待,一大家子人围着我。常常我搞不清那么多成年人或老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我的伦理观念在他们面前完全失据,谁是祖父、母亲或者婶婶、叔伯?无法从年龄面貌上猜度一大家子人。孩子的父母见过一面之后还是恍惚,还是记不住面孔,再见面也还是不认识。通常我没什么特别的话,就是坐坐,我是孩子的先生,和孩子说点什么。或者靠孩子的翻译同大人说点什么,孩子的状况,学习,表现,很简单。大人们(我只能这么说)听明白了,露出感恩激动的表情,哇哇地说一通,说的什么我听不太懂,但有一句我听得懂:吐乞乞,吐乞乞,谢谢,谢谢!非常细的声音,如同流水一般。我喝茶,类似祖母的老人拿着铜壶等着,我喝一口,给我添一次。通常,这当然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有待客的房间,有一大排藏柜,有考究的卡垫,甚至有地毯。

    但是更多时候我的造访造成了麻烦。村子多数人家不富裕,简陋,卫生条件不好,上面是住房,下面是畜圈,味道不好。我后来才知道他们不主动邀我的这些大致的原因。有一次,我贸然走进一家院子,院子在村子最后面,迎风,对着山谷,院墙破落,屋脊经幡猎猎作响。是桑尼家。桑尼显然感到意外,有些失措,向大人说着什么。我被请进去,上了台阶,半地下的牛圈中牛在昏暗里一动不动,也许在看我,也许没有,它们是家畜,但又像神一样。我穿过混乱的无法描绘的房间、过道,被请到了一个供奉佛龛的小房间。一般说来家里再怎么简陋也是要供奉佛龛的,而供奉佛龛的地方按规矩是不待客的。到了那间小屋的确不同,有窗,阳光,简陋但非常干净,佛龛在彩绘藏柜之上,龛上有净水、青稞、哈达和嵌入金色木阁的佛像和长明灯。一切都一尘不染,主人日日擦拭。显然,主人因有违了某种规矩显出既虔敬又惶然的表情。老人应该是祖母吧给我新打了酥油茶,洗了木碗,端到我面前。上年纪的老人给上茶我难以承受,我说不,但老人摇头,认为不可。我只能接了,心说也许不该来,手就有些颤。

    不用说这是心灵之地,礼佛之地,但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能体现人的尊严呢?并非我是上宾,他们只是在体现自己。房间如此朴素,哈达如雪,净水清莹,佛龛光可鉴人,一柱阳光射进来,没有微尘,一点都没有。这是个喜欢洁净的民族,有哈达为证,有青稞为证,有净水、长明灯和阳光为证,有雪山为证。

    我在村子里享有陌生与尊敬,但我不再轻易到谁家造访。有时碰到学生,学生远远就跑开了,可他们不定什么地方偷偷地看着我。夏季,妇女们在水边冲洗卡垫、衣物,歌声像水声一样嘹亮,有时因我的出现,合唱一下中止了,但也有人仍在唱。我从她们身旁走过,听见笑声、窃窃私语,待我走得远了一点,后面往往会忽然爆发出大笑。我想她们是在嘲笑我,其中就有我的学生。我问过她们为什么笑,但没有一次她们告诉我,那是她们的秘密。

    我想我可能的确是可笑的,我一个人,像自己的影子,无所始,无所终,到了山脚我还能去哪儿呢?除了上山,去寺院,可我又不信佛。有一次,这样无始无终地走着,便做梦似的看一个强烈阳光下的男孩。我说做梦是因为我根本没想去桑尼家,结果又到了桑尼家的门口。那时阳光直照,桑尼家的院门吱吱地艰难地被打开,我看到慢慢敞开的门缝儿里渐渐展露出一个超现实的小脑袋,我说做梦就是指的这种微妙的情形。

    男孩顶多不过三岁,显然是个大力士,他那样使劲地推开高大的吱吱呀呀的院门,出来后又使劲地推上。那一刻我觉得好像站在时间之外,或者要么就是男孩在时间之外,总而之言,如果我不是外星人,那男孩就是。

    男孩没有大人带着,独自出来玩,可是他太小了,看上去几乎不知道应该去哪儿,一点方向也没有。男孩站了一会儿,认真地看了一会儿太阳。男孩一点也不怕太阳,就那样眯着奇亮的小眼睛凝视。我真担心他的眼睛。三岁,他的小脸蛋已有明显被太阳灼伤的痕迹,甚至眼睛也要被灼伤。

    可是他不怕,他对太阳有一种固执的好奇。

    看了一会儿,男孩收回目光,自然地向下走去。对他而言只能向下,因为地势是倾斜的,就好像是自然引力的结果;既然是自然的结果,他就不可能得的太远,小溪不允许,小溪拦住了他的去路。正是融雪季节,小溪择地而出,形成网状的溪流,男孩不论朝哪个方向走都会有小溪拦住去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