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市中文网 www.dszww.net,状元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蔼如默然。摸着自己的脸在想,这副憔怀的模样,会有几人相怜?也许会有客人在心里想:这样子也算以色事人?未免太不自量了!

    小王妈自然不会猜到她的心事,只觉得她的意思更加活动了!打铁趁热,再结结实实说上两句,必可使她回心转意。而最关她心境的,是洪钧,就从他身上想话来劝她。

    “小姐的心事,我也猜得到,一片心都在洪三爷身上。洪三爷感恩图报,一定也会对得起小姐。不过,洪三爷的境况,也是看得出来的,将来只怕还要靠小姐帮忙。如果手里没有力量,拿什么帮他的忙?”

    这两句话很厉害,说服的力量,超过她自己的想象——蔼如在这一瞬间,想法完全改变了!“洪三爷的情形,既然你知道,也不必瞒你。他对不对得起我,是另外一回事;我总觉得做人做事要全始全终。既然答应帮他忙,就得帮到底。这话,你暂时不必跟我娘说。我们谈眼前。”蔼如想了一会问“养病要找地方。哪里?”

    “只要去找,总有的。”

    “要近才好。”

    “当然。近了才好照应。”

    “那,”蔼如断然决然地作了决定“你去找房子,我找机会跟我娘去说。”

    房子找妥当了,又找了个很妥当的中年仆妇,专负照料病人之责。然后,蔼如看李婆婆精神较好的时候,在病榻前面,握着母亲的手,谈迁居养疴的事。

    “张大夫的意思,说娘最好换个地方养病,才好得快!”

    “在什么地方?”李婆婆口齿不便,五个字的一句话,费了好大的劲才说出来。

    “就在后面街上,近得很。”蔼如答说“早晚我来看娘,几步路就走到了。”

    其实李婆婆自己也有迁移的意思。她心里很明白,望海阁不宜病人居住,住了病人就不宜再作飞觞醉月之地。只是她割舍不下女儿;如今听蔼如的话,恰好说中她的心事,因而欣然允诺。

    “那好!挑日子就搬。”她在枕上微侧着脸,瞟着床脚的箱箱问说:“这几个箱子呢?”

    那是母亲这几年的积聚。蔼如只知道是细软,却不知其详,也不愿去问。所以很快地答道:“自然一起搬去。”

    “不!”李婆婆在枕上摆头“还是放在这里,比较妥当。”

    “这也好!照旧放着,一切不动,连床都不必撤,等娘好了,还搬回来住。”

    李婆婆对这样处置,极其满意。伸出枯瘦的手,在枕下摸索。蔼如代劳,探手枕下,一摸便摸到了一串钥匙。

    “可是要这个?”

    “嗯!”李婆婆说“你仔细收好了!”

    “还是娘自己带着。等要取什么,我再跟娘来要钥匙。”

    蔼如曲体亲心,不让老年人在心里有一点疙瘩。因此,易地养菏这件事,非常顺利,上午动手,下午便已一切妥贴。李婆婆的新居闹中取静,清幽凉爽,连蔼如都有些恋恋地,舍不得走了。

    “小姐,回那面去吧!”小王妈背着李婆婆,扯一扯她的衣襟,悄悄说道:“还有好些事要商量呢!”

    蔼如微微颔首,到李婆婆床前又说了一会闲话,然后起身说道:“娘,我走了!明天再来看你。”

    “你走吧!”

    说是这样说,老眼中却有凄惶之色;蔼如忽然心酸,改口说道:“我晚上来!”

    回到望海阁,小王妈真的有好多事跟蔼如谈。她已经看出来,蔼如是为她说动了,因而雄心大起,打算着重整旗鼓,好好干上一番。

    “有件事,以前我跟婆婆也谈过,”小王妈很谨慎地说:“我怕小姐有时候忙不过来,最好能有个人替替手脚。”

    “你的意思是?”蔼如迟疑地“莫非——”

    见她这样疑惧畏忌的表情,小王妈倒有些气馁了。但多少天的打算,一旦舍弃,不独自己对自己交代不过去,对他人也难以交代,所以毕竟还是鼓起勇气,说了出来。

    “我想替小姐找个帮手。这有几层好处,第一,帮小姐的手脚。忙不过来,或者懒得应酬,便都可以推托给人家。第二,支持一个门户不容易,如今婆婆又有病痛,更多一份花费。找个人来一起做,可以分担开销。第三,”小王妈神秘地笑一笑“到那逼得没法子的时候,至少还有块‘挡箭牌’。”

    最后一句话,直打入蔼如的心坎,脸上不由得便显出很有兴趣的样子。细看一看小王妈的脸色,知道她还有话,便点点头说:“你说下去!好像你已经有了一个人在手里似地。”

    受此鼓励,小王妈便起劲了“也不敢说,已经捏在手里。不过机会很巧,眼前倒是有个很好的人。”她问“要不要先带给小姐来看看?”

    “你先说说,是怎么个样子。”

    “瓜子脸,身材不高,不过长得很苗条。一头头发可真好,墨黑、雪亮,长到膝弯上。”

    “这么长的头发倒少见。”

    “这不好说瞎话的,小姐一看就知道了。”

    “我倒要看看。”蔼如问道:“今年几岁?”

    “年纪稍微大一点,今年二十八。”小王妈赶紧又说“看上去最多只有二十四。”

    蔼如有些好笑,故意逗着她说:“就像你一样,看上去最多三十。”

    小王妈有些窘“小姐别拿我耍了。”她说“真的,就是年纪大一点,此外都好,派头好,谈吐好,手段好!真正一等一的人材。”

    “还有呢?姓甚名谁,何方人氏?我一概都还不知。”

    “姓尤,小名阿霞,是常熟人。”

    “那不是你的小同乡吗?”

    “就因为是小同乡,才有机会结识。”

    “如果中意了,怎么办?”

    这是最要紧的一问,也是小王妈最难回答的一问。因为从李婆婆一病,她看出自己今后在望海阁的地位,必非昔比;虽无取而代之的可能,至少是个往上窜的机会。蔼如当然无法控制,不妨借望海阁另外培养一两个人在那里。等蔼如从良,自己不就现成接收望海阁,成了老鸨别称的所谓“本家”

    但做本家要有做本家的实力。阿霞的母亲开口要借五千银子,个人的力量,实在有所不及。可是又不愿让李婆婆或者蔼如做本家;如何让她们母女出钱,而使得阿霞只听自己的话,就得好好动一番脑筋了。

    “小姐知道我的,力量有限。说实话,我倒也想过,将来小姐有了好人家,不管是嫁洪三爷还是哪位有福气的姑爷,我这个年纪,总不能跟过去当‘陪房’。阿培也不知道哪一年才能成器,我不能不为下半辈子作个打算。”

    她的话说得很在情理上,蔼如更觉得应该帮她弄成这件事。想了一会说道:“我跟我娘去说,或者田地,或者细软,找户头变现借给你。不过你得先想个法子,怎么能让我看一看人才好。”

    “那容易。”

    小王妈作了安排,特意带阿霞到玉皇庙去烧香;约定了时间,蔼如带着阿翠到那里去闲逛,便好暗中偷相那未来的女伴。

    刚要出门,潘司事突然来访。这是蔼如最欢迎的一位客人,因为只要他来,就必能得到洪钧的消息,或者是书函,或者是口信,次次不落空,这一次也不例外。

    “前天苏州有人来,说洪三爷快要来了。”

    “什么时候?”

    问到重来的确实日期,潘司事就无以为答了。因为他只是听得一言半语,说洪老太大病已痊愈,洪钧复应潘苇如之聘一事,可望实现。知道蔼如必定乐闻这一消息,顺路经过望海阁,特地相访告知。

    这样热心,越使蔼如心感,也越发不能不殷勤接待,陪着很聊了一阵。等潘司事兴尽告辞,方始携带着阿翠,匆匆赶到玉皇庙,偷偷儿看到了阿霞。

    小王妈所言不虚。蔼如甚至觉得她形容阿霞之美,还未搔着痒处。如说世上天生有一种以色事人,那婉转娇柔的体态风貌,仿佛生来就是为了要受男子保护爱惜的妇人,那便是阿霞了。

    然而,蔼如此行的主要用意,是要亲眼看一看,阿霞可是善类?此刻为阿霞的艳色所眩,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因而悄悄问阿翠说:“你看她这个人怎么样?”

    阿翠也有些说不上来,双眼一瞟一瞟地看了好一会才回答:“有点可怜兮兮的样子。”

    这话出人意料,仔细看一看,又觉得阿翠的看法,似浅而深,说得很玄,实在很妙。

    她是怕招来一个女伴,带来一身青楼习气,惹出许多闲是闲非,搅得望海阁上下不宁。看阿霞楚楚可怜的神情,必然谨慎安份,可以成为闺中良伴,更觉满意。

    事情谈得很有眉目了。只要筹两千银子,小王妈的愿望,便可实现。她自己有一千,托蔼如出面,向银号借一千便都有了。

    “谢谢小姐!”小王妈又迟疑地说:“还有件事,要跟小姐商量,请小姐跟婆婆说一说。”

    看她的神情,便知是个难题;蔼如不敢先作承诺,只说:“且说来看!”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婆婆的房间腾出来”

    “不行!”蔼如不待她说完就断然拒绝“决不行!”

    “是。”小王妈也很见机,急忙赔笑说道:“原是商量,我也知道不妥。这不必去谈它了。”

    “对!”蔼如接口说道:“倒是有件事要谈;阿霞只是单身一个人进来?”

    “是的,”小王妈答道“我借她两千银子,扣下四百两花在她身上,一千五百两给她娘,从此一刀两断。”

    “是亲娘吗?”

    “亲娘是断不了的。”

    蔼如明白了,小王妈是花两千银子买一个鸨母做。论她的本性决不坏,不过天下的鸨母跟天下的乌鸦一样,不同的是乌鸦黑在身上,鸨母黑在心里。阿霞成了苏帮堂子里的“讨人”处处受制,不知何日才得出头?恻隐之念一动,她觉得从此时开始,就应该为阿霞说话。

    于是她问:“你说是借阿霞两千银子,总有个还清的限期吧?”

    “那个限期怎么好定?”

    “照这样说,一辈子还不清,她就苦一辈子?”

    小王妈脸一红“那也不致于。”她说“我看三、五年总也可以了。如果她命好,遇着个好客人,有心拔她出火坑,也是很容易的事。”

    “只要你不是万儿八千的狮子大开口,吓得人不敢沾手,当然就容易。”

    “小姐,你看我是不是这样的人?”

    有此一语,蔼如暗暗为阿霞庆幸。转念又想,这样的话最好不说,既已出口,就索性说得实在些,即令伤了小王妈的感情,至少对阿霞有好处,才不枉自己的一番苦心。

    “我也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不过这件事没有我,你做不成功,所以我对阿霞也有责任。前世作孽,今生落得这个地步;我要修修来世,今生再不能作孽了。”

    这几句话说得很重,小王妈的脸色大变;却非温怒,而是凛然心惊。

    “我不会作孽!”她说“我也不会害小姐作孽!”

    画押付银,一切皆妥,阿霞便正式归入小王妈的掌握。这也是她跟蔼如正式见面,少不得要叙个礼,照勾栏中的规矩,也是“先进门为大”应该管蔼如叫“姊姊”可是蔼如不愿依从俗套,主张彼此以名字相称;同时替阿霞改名为“霞初”——本来是取唐诗“云霞出海曙”的意思,名为“霞曙”因为曙字念起来有些拗口,所以改做“霞初”

    “你呢?”蔼如问小王妈“你们怎么称呼?”

    “我们早已说好了,她叫我阿姨,我叫她阿霞。”小王妈又指着蔼如对霞初说“年纪是你大几岁,不过真要跟小姐学学。人好不必说,一肚子的才情;要写就写,要画就画!哪里去找?”

    “是。”霞初笑道“我看得出来。”

    蔼如不喜欢人家随口敷衍,便盯着问了一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刚才中人在笔据上写了个白字,蔼如姊姊指了出来,那中人不是很不好意思吗?还有那个笔筒里大大小小的笔,不是会写字的人,要那许多笔做什么?其实这些都不相干,只看蔼如姊姊脸上,没有一肚子的墨水,哪里来的一脸秀气?”

    这娓娓言来的一篇话,说得蔼如心说诚服,激赏不已,只是有一点“我说过,大家名字相称。”她诘责地说“你怎么还是左一个姊姊,右一个姊姊?”

    “提名道姓的,我不惯。”霞初慢慢地,赔着笑说。

    那婉转娇柔的神态,在蔼如真是无奈其何,只好叹口气:“随你吧!爱叫什么叫什么!”

    不过两天的功夫,霞初在望海阁就仿佛已经根深蒂固了。蔼如尤其跟她投缘,第一天就谈到深夜,亲自送她回楼下的房间。第二天亦复如此。第三天夜里疾风暴雨,蔼如怕她胆小,索性留她同榻谈心。

    提起身世,霞初的眼神就迟滞了。她说她是上海城里人,本姓尤,咸丰三年“小刀会”作乱,一家人只逃出兄妹两个来。哥哥不成材,虽在流离之中,依然抽鸦片、好赌;在常熟,五十两银子将她卖人青楼,那年她十六岁。

    以后,随着战局的转移,到过镇江、扬州、安庆,最后又回到上海。六七年工夫,被转卖过四次。

    “在上海倒还不错。‘夷场’上的市面很好,捧场的客人很多,那两年我替我娘总挣了万把银子。可是,”霞初黯然摇首:“没有用!”

    “怎么叫‘没有用’?”

    原来霞初最后的一个、也就是跟小王妈打交道那个假母姓张,本是“三姑六婆”中的道始出身,只为不守清规,引诱良家妇女与人苟合,被告到当官,吃过官司。刑满出狱,做了鸨儿,养着个汉子,外号“花面狼”就是霞初叫做“表叔”的那人。

    这“花面狼”不务正业,极其下流。霞初所挣的钱,一大半为他送了在骰子骨牌上。有一次跟巡捕房的几个“包打听”赌牌九,在牌上动了手脚,当场“人赃俱获”;他的人缘极坏,抓进捕房,被拷打得死去活来,最后是写了一张“伏辩”自承诈赌骗了人五千银子,约期三月归还。

    “慢点,”蔼如打断她的话说“上海夷场上,巡捕房的‘包打听’,无恶不作,我也听说过。不过俗语说得是,‘不怕讨债的凶,只怕欠债的穷’。‘花面狼’哪里拿得出五千银子,伏辩不是白写?”

    “原是看准了货源的,知道我的客人很多,这五千银子自然着落在我身上。可是,进账再好,三个月也弄不到这笔大数目。当时正好有个姓倪的倪二少,要替我赎身,‘花面狼’便出主意;叫我敲二少的竹杠。倪二少是真喜欢我,说五千银子就是五干银子;‘花面狼’悔得要死,道是早知如此,跟他要一万,不也照样到手了?”

    “人心不足,都是这样的”蔼如问道:“你既然做了倪家的姨太太,怎么倒又跟了他们呢?莫非倪家容不下你?”

    “哪里,恰恰相反。”霞初切齿说道:“都是‘花面狼’作的恶。我到倪家去以前,他们悄悄跟我说了个‘氵忽浴’的法子——”

    “你说的什么?”蔼如问道:“什么‘玉’?”

    蔼如不懂上海话。上海人叫洗澡为氵忽浴,而在长三堂子里,另有一解——姑娘欠了一身的债,无以为计;找个冤大头下一番虚情假义的功夫,因而论到嫁娶,以替她还清债务为条件。及至从良,又复下堂求去,依然故我,但一身债务却是干净了,犹如满身肮脏,洗了个澡一样,所以称为“氵忽浴”

    听完霞初的解释,蔼如问道:“既是人家的人了,也不能随你的高兴,要下堂就下堂啊?”

    “所以要有法子。”霞初答道:“他们教我的法子是,一两个月之后有意挑剔吵架,越吵越凶,吵得他家六神不安,唯恐我不肯走。说不定还要另外送一笔钱,就好比凶神恶煞进了门,不烧银锭是不会走路的。”

    “那么你呢?照他们的话做了?”

    “蔼如姊姊,你看我做得出来吗?”

    蔼如歉厌地笑道:“当然做不出来。”

    “人心都是肉做的,上上下下待我都不错,我怎么好意思无事生非?这样过了四五个月,有一天‘花面狼’上门,愁眉苦脸地说我娘病得快死了,只想临终见我一面,不然死不瞑目。我还没开口,倪二少倒先答应了,说是‘你就去一趟。也可怜,带二十两银子去!’”

    听到这里,蔼如开始有些紧张了。显然的,霞初能嫁倪二,除了名份以外,从哪一点来看,都是可令北里姊妹羡慕的一个好归宿。而如今依然飘泊,可知中间必定发生了意外的变化。这个意外的变化又可想而知的,必然起自“花面狼”这样想着不由得失声说道:“你不能跟他走!”

    “我哪里愿意跟他走?”霞初无限委屈地说:“蔼如姊姊,你要体谅我的苦衷!天底下就偏有那种阴错阳差,不巧凑在一起,逼成一个不能不听摆布的僵局。当时我还没有开口,我们那位又补了一句:‘既是最后一面,你不能不去。见了这一面,一了百了。否则倒像是亏欠了人家什么似的,心里嘀嘀咕咕地不舒服,何苦?’一听这话,把我的心扭过来了。当时带了些银子在身上,坐顶小轿,由‘花面狼’带路到了他家。一进门就让捂住了嘴,埋伏在那里的三四个人,七手八脚地把我弄上了停在后门口的车子,从此就没有回过倪家。”

    蔼如大惊“原来你是这样子‘氵忽’的‘浴’!”她说“那不成了背夫潜逃了吗?”

    霞初不答,愁容满面地看着蔼如,似乎还有许多冤苦,不知从何而诉。

    “后来呢?”蔼如定定神问道:“就一直往北边走?”

    “南边不能立足,自然只有往北边走。”

    “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把你骗出来,是想再卖一次?”

    “可不是!不过高不成,低不就;或者有人看出来路不正,不敢搭手。这样一路飘流到了山东,我受的苦——”霞初哽咽着说“就不能谈了!”即使不言,也可想而知。北道上的流娼生涯,所谓“门前一阵骡车过,灰扬;哪里有踏花归去马蹄香?行云行雨在何方,土坑;哪里有鸳鸯夜宿销金帐?”蔼如虽未身经,却曾见过,想起来都觉得窝囊,不道霞初这样的人,竟亦受此折磨,实在为她痛心。

    “总算还有救!”霞初突然将头昂了起来,声音中也显得很有生气“一到烟台,我就听说有蔼如姊姊你这样一个人,行快仗义,不像女流之辈。我心里就在想,怎么得能结识这一位姊姊,也诉诉我的苦。居然天从人愿,就有阿姨托人来找,一见面就看中了我。蔼如姊姊,你这望海阁,在我看就真正是天堂了!”

    “你也说得太好了。”蔼如握着她的手说“我也很喜欢你!就跟你不投缘,也得帮你。不过,一旦出事,只怕我帮不了你的忙。”

    “怎么?”霞初吓得脸色都变了。

    “你先不要着急!”蔼如发觉自己的话说得过份,赶紧安慰她说:“好在地方隔得远,慢慢可以想办法。你先跟我说说,倪家是怎样的人家?”

    “倪家是乡绅,上代一直做官。不过那几年的家运不大好。他家大少爷是安徽的道台,带兵打长毛吃了败仗,拿‘印把子’都丢掉了。”

    “你的‘那位’呢?”

    “是个举人。”霞初答说“阔少爷出身,做不来什么正经事。不过,人倒是好的。”

    “看你对他还很有意思。”蔼如问道:“我来想个法子,看看能不能破镜重圆?”

    “不成功!”霞初连连摇手“蔼如姊姊,请你不必白费这个心。”

    “何以见得不成功?”

    “第一,人家未必再肯花几千银子;第二,我也没有这张脸,再回倪家。”

    “你自己不愿,可就没法了。”蔼如沉吟着,总觉得霞初对倪家没有个交代,便是留着一个后患,想来想去不放心,便又问道:“‘花面狼’将你骗了出来,一走了之,倪家倒肯善罢干休?”

    “‘花面狼’是算计好了的。倪家大少爷是有罪的人,出不得头,谅他家不敢报官。”

    “到底报了没有呢?”

    “那就不知道了。”霞初答说“想来是没有,不然,早有了麻烦。”

    这话说得相当透彻,蔼如放心了。

    望海阁中,上上下下兴兴头头的日子,过了两个月,蔼如最初忧虑的事,终于不免。

    原来倪家老大因为兵败革职的处分,早在上年金陵克复,普降恩命之中开复。而且由于李鸿章的照应,成了江南官场中的红员。一朝扬眉吐气,少不得报复旧怨,偏偏霞初艳帜复张,声名远播,有倪家曾见过霞初的一个亲戚,识破了她的本来面目,回去一谈,倪家立即进了状子,不分青红皂白,连李婆婆母女一起告了在内。

    状子是进在倪家原籍的浙江嘉兴县。由于被告是在烟台,管辖以被告所属地方为准,所以由浙江桌司行文山东桌司,转饬福山县拘提被告到案审理。

    福山县知县名叫吴恩荣,倒是通情达理的好官。只是为人懦弱,驾驭不住属下,所以差役狐假虎威,往往拿着鸡毛当令箭。一看被告是烟台的名妓,就更不肯轻易放过门了。

    于是,蔼如与霞初被捕到官,吃了许多苦,花了许多钱,另外赔上潘司事与马地保的奔走之劳,官司还是不能了结。蔼如虽准交保,而霞初则交官媒看管。

    果真到了官媒那里,就算入了地狱,先挨两天俄,再捱几顿打,白天尽拴在马桶旁边,晚上捆在门板上。受不得这等苦楚,便得拿钱来说话。

    这勒索来的是小钱;挣大钱要等结案。因为倪家已有表示,不想讨回这个逃妾,但打算追索身价银子。这一来就必定交官媒价卖,明三暗七,如果霞初值五百两银子,吏役官媒便有二百五十两银子的好处。

    这是后话,眼前先须救霞初的急,花了五十两银于,买得三天的宽限。眼看日子已到,而霞初已有暗示,宁死不受辱,送到官媒那里,迟早会自己结果自己的性命。这不但蔼如着急,还有两个人亦是愁肠百结:一个是小王妈心疼投在霞初身上的银于;再有一个是潘司事,因为就在这奔走官司的一段日子里,他跟霞初已经打得火热了。

    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洪钧恰好到了烟台,得信赶到福山。他与吴恩荣有旧,以前在公事上帮过人家的忙,这就一切都好谈了。吴恩荣先将蔼如开脱;霞初则发交保释。如果倪家不追,案子自然可以从轻发落,要追,亦不过赔个百把两银子的事。

    于是,蔼如、霞初与潘司事都移住到洪钧所下榻的天发客栈,静等结案。那里共是三间屋子,洪潘合住,蔼如与霞初相共,空出中间堂屋供起坐。

    等将行李安顿妥当,只见店伙领着一个穿蓝布大褂,戴红缨帽,一望而知是“跟官的”人进来;后面跟着一个粗汉,挑着两个食盒,原来是吴恩荣送的菜:一个火腿、栗子炖鸡的一品锅,一只烧鸭子,四样点心。

    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洪钧一向讲究这些过节,所以很高兴地写了“敬领申谢”的回帖,重重地开发了赏钱,立刻便关照店伙摆桌子烫酒,说是正好为蔼如、霞初压惊。

    话虽如此,仍是洪钧上座,潘司事居次,蔼如和霞初在主位相陪。灾难将满,又有盛撰,这顿饭当然吃得非常惬意,然而蔼如却又不免感慨。

    “‘昨为阶下囚,今为座上客’,虽然不是吴大老爷请我们,叨三爷的光,吃他送的菜可也就是再梦想不到的事。就算世事如棋,这盘棋也变化得太离谱了!”

    “真是,三爷!”霞初迫不及待地接口“总算我命中有救,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她略略想一想,又说:“只有早晚一炉香,求天老爷保佑,三爷下科高中。”

    “言重,言重!这样说,倒叫我不安了。”

    “三爷,你这也是积阴功。‘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照我看,”蔼如笑道:“你就专门做这种好事好了!功都不必用了,到时候自然会中。”

    “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洪钧也笑了。

    “三爷也不要这么说,因果报应是有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若是不报,时辰未到。’不然,世界上都是恶人,哪里有那么多好人!”说到最后一句,霞初的眼睛瞟向潘司事。

    潘司事恰好低头在喝酒,不知道她在看他;蔼如与洪钧却都看到了,相视一笑,蔼如更做了个鬼脸。

    这一下倒是让潘司事发现了,愕然相问:“什么事?这么好笑!”

    “你没有听见我们刚才在谈些什么?”蔼如反问一句。

    “听见了!你们在谈因果报应。这种事我不大相信,所以我喝我的酒,吃我的菜。这个一品锅真好,可惜烧鸭子冷了,不好吃!”说着,潘司事又夹了一大块肘子,送入口中。

    “潘老爷!”蔼如是正经规劝的神态:“你喜欢火腿、肘子炖鸡,回烟台我好好做了请你,这时候不要只顾吃,听我劝你两句话。”

    “喔,”潘司事停着答道:“你请说!我在听。”

    “第一别只顾用口,也要用用眼睛;第二,不要不相信因果报应!要相信了,自然有好处。”

    潘司事困惑了。明知言外有意,却不知意何所指?愣了一会问道:“什么好处?”

    “那要问你自己,做了些什么好事?‘行得春风有夏雨’,到时候你自然知道。”

    “我,”潘司事摇摇头“我也不用去想。这件事玄得很!”

    “小潘,”洪钧问道:“我倒想请问你,你为什么不相信因果报应?”

    “我不相信鬼,也不相信神道,因果报应,渺茫得很!”

    “你这是一概抹煞。报应之说,或者渺茫,因果却不能不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很合道理的事。”

    “对!”蔼如接口“如果不种,瓜也没得,豆也没得。”

    “这话说得好!”洪钧欣然举杯“值得浮一大白。”

    他们这样交谈,对霞初来说,未免稍微深奥了些。因为不十分听得懂,便为大家斟酒布菜。用薄饼包烧鸭子,加上葱酱,先敬洪钧,后敬潘司事;而夹饼的筷子已伸了过去,却又忽然缩回。

    这就怪了!蔼如忍不住问:“怎么回事?”

    “我怕潘老爷不爱吃。”

    “何以见得?”

    “刚才潘老爷不是说,烧鸭子冷了不好吃。”

    这一下,连潘司事都觉察到了。无意中一句不相干的话,她竟只字不遗地记着;而且如此小心地不敢拂意,这份深情就着实可感了。

    这样想着,情不自禁定睛看了霞初一眼。虽然她装作不见似地将眼风避了开去,但双颊朱霞微红,益显得皮肤又薄又白,仿佛透明似地。不由得便想:不知道她的颜色,较之蔼如又如何?

    于是他移转视线,落在蔼如脸上,立刻感觉到她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就像燕赵悲歌慷慨之士,与江南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不能在一起相比一样。如果勉强要作个比较,只能就感想来分:蔼如可爱;霞初可亲。

    饭罢分两处喝茶,蔼如为了促使潘司事与霞初接近“移樽就教”到了东屋。由于洪钧表示过,有许多话要跟蔼如谈,潘司事当然不能在一旁惹厌,因而就自然而然地将他“撵”到了西屋。

    “潘老爷还没有娶亲,是不是?”蔼如向与她并坐在床沿上的洪钧问。

    “你真喜欢管闲事。”洪钧笑道:“他亲是没有娶;不过,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倪家说不定愿意重收覆水呢!”

    “那当然不谈,如果霞初能恢复自由之身,三爷,你看,潘老爷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他愿意不愿意要霞初?”

    “哪有不愿之理。”洪钧想开句玩笑:连我都愿意要。但话到口边,忍住未说。

    “光是愿意也不行;要让霞初坐花轿。”

    “这也可以谈的。小潘是孤儿,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如果堂上有老亲,事情就难办了。”

    听到最后一句话,勾起蔼如的心事;脸色不由得就像黄梅天气那样,好好的阳光,倏然尽敛,阴阴沉沉,大有雨意了。

    不过,她警觉得快,立即转脸站起,不让他发现她的神色不愉;而且一面倒茶,一面问道:“老太太想来已经康复?”

    “风瘫在床上,带病延年而已!”洪钧紧接着问道:“你娘呢?昨天一到,我就想去看她的。小潘一来,知道了这场官司,就什么都顾不得了!”

    “我娘倒还好,能够起床了。”蔼如又说:“亏得你来,如果这场官司料理不清楚,日子拖长了,我娘一定会知道,那时候就不知道会急出什么乱子来!”

    “我知道你的心境,不要烦。”洪钧抚着她的肩说“像我,今年上半年的日子也不知道怎么过的。到烦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索性抛开,拿样有趣的东西出来看看,日子也就过去了。”

    “喔,”蔼如转身问道:“什么有趣的东西?”

    “你不知道?”洪钧解开大襟的纽子,探手入怀,将朱红丝绳拴着的小玉兔拉了出来“喏,你看!”

    这一下使得蔼如有心满意足之感。“倒亏你!”她笑着说“还带着。”

    “还记着你的话呢,‘伴我蟾宫折桂’。可惜,折桂而不能折杏。”

    “急什么?三年一晃儿就过去了,包你是个探花郎。”

    他说“折杏”她就说“探花”洪钧真是从心底喜爱她的灵慧,却又偏要呕她:“莫非就不许我中状元?”

    “如果你中了状元,我在烟台各庙的菩萨面前,头都要磕到。不过,”蔼如抬眼看着他说:“我想你会中探花。”

    洪钧心中一动,莫非她也知道陈銮与李小红的故事,说这话是取瑟而歌?因而追问一句:“何以见得?”

    蔼如笑笑不答,只说:“你看看去,霞初他们怎么样?”

    霞初对潘司事以礼相待,有着许多周旋的形迹,因而使得潘司事也拘束了。

    当洪钧在窗下悄然窥望时,他们已谈过好些话了。洪钧所听到的,恰好是关于他与蔼如的议论。

    “也不知听蔼如多少遍提到洪三爷,今天总算让我见到了!”

    “你觉得他怎么样?”

    “那还有什么说的,郎才女貌!”霞初加重了语气说:“真正是天生的一对。”

    “喔!”潘司事放下茶杯,两臂靠在桌上,很关切,也很有兴味地问:“蔼如怎么说?有没有在你面前露过什么口风?是不是要等洪三爷中了进士,才肯嫁他?”

    霞初不即回答,只咬着嘴唇,两眼一眨一眨地望着灯火,那副不知何以为答的神情,使得洪钧大为紧张,竖起耳朵连大气都不敢喘。

    “我想她是说说的,到时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说什么?”潘司事等于替窗外的人问了一句:“她不肯嫁他?”

    “那倒也没有说,不过,她要是说的真话,事情可有些麻烦。”霞初答说:“她说她不愿给人做小;又说洪三爷是有太太的。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潘老爷你想,不很麻烦吗?”

    “其实没有什么麻烦,洪太太最贤惠不过;蔼如果真肯嫁,除了名份上吃亏以外,别的都跟正室夫人一样。”

    “她要争的就是名份。”

    “那——”潘司事终于不能不同意她的看法,怅然地说:“那可真的麻烦了!”

    听到这里,洪钧心乱如麻,只觉得砖地上的寒气,自两足上升,冷到脊梁,站在那里心灰意懒,一步都动弹不得。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突然发觉有人在他身后拉衣服。情绪消沉的时候,最易受惊,身子一哆嗦,几乎开口发声。急急转身看时,却是蔼如,正在向他摇手,示意不要惊动窗内。

    洪钧当然无心再听窗内的絮语,悄悄走回原处;接踵而至的蔼如含笑问道:“他们一定谈得有趣!”

    “不见得。”洪钧摇摇头。

    蔼如诧异了“他们谈些什么?”她说“我以为你听他们谈得有趣,都舍不得走了呢!”

    洪钧不作声,走向床前,一歪身倒了下去,叹口无声的气。这样子不能不令人起疑,蔼如很快地便跟了过去,摇摇他的身子。

    “怎么?”

    “这话该我问。你怎么了?闷闷不乐地。”

    “是,”洪钧掩饰着“累了!”

    “你自然是累了。不过,你这样子,跟累不累不生关系。”蔼如又摇他的身子“到底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洪钧迟疑着,想不出话来回答——听到的不能说;能说的没有听到。

    在蔼如的炯炯双眸逼视之下,洪钧不能不答,而且不能撒谎——撒谎也无用,她会推测查证到谎言败露,她如果再追问一句,就难为情了。

    无可奈何,只好这样答说:“我有心事,不过此刻不能跟你说。”

    “到什么时候才能说呢?”

    “也不是急的事,三个月、五个月,甚至一年半载再说也还不迟。”

    “这叫什么心事?”蔼如失笑了。

    “原就是——”

    “是什么?”

    洪钧本想说:“原就是杞忧”但话到口边,觉得“相忧”二字,不太贴切,因而顿住。既然蔼如追问,就实说也不妨;不过自己补充声明:“也不能说是杞忧。”

    “那么是远忧。”蔼如很快地接口“人无近虑,必有远忧。你此刻忧虑的是什么呢?”

    话锋轻轻一绕,又回到他原来就不愿透露的心事上来了。“别来数月,真要刮目相看了。”他笑着说“你几时学得这么会说话?”

    蔼如知道他是借此闪避,如果他真的不愿吐露心事,亦就不必勉强,笑笑换了个题目问:“动身之前怎么不先写封信来?”

    “也是心血来潮,说动身就动身,只怕人比信先到,又何必多此一举。”

    “这话我就不懂了,虽说如今海船方便,到底千里迢迢出一趟远门;而且一来了,起码也得过年才回去。怎么就能跟到舅舅家看姥姥似地,拉一条毛驴,跨上就走?”

    “驳得有理!不过我也有我的想法。还有两年多的功夫,何去何从,实在下不了决断。心想不如跟你来谈谈。想到即行,就这么来了。”

    来意如此,倒使得蔼如有些受宠若惊了!“你的前程是大事。”她说“问我,我可能替你出什么好主意?”

    “你也不一定要出主意,哪怕听听你的意思,亦有助于我拿主意。”洪钧接着便谈入正题:“这两年多的功夫,一方面要养家活口;一方面要为会试打算。我想有三个地方好住,就不知道哪一个最好。”

    “你说,哪三个?”蔼如加了一句:“第一个当然是苏州?”

    “这倒也不尽然。如果为了顾家方便,尤其是上慰亲心,当然以住家乡为宜。倘或为了会试,最好是住在京里。不过,”洪钧摇摇头:“‘长安居,大不易’!”

    “且不管容易还是难,你倒先说,住京里对会试有些什么好处?”

    “好处太多了。你听我一样一样告诉你。”

    洪钧说了两样好处,一是切磋,二是交游。四方名士,集中京师;谈艺论文,不愁没有可以请教的师友。而且中了进士,还要殿试;所谓“金殿射策”不仅仅读书破万卷,还要胸怀天下事,才能作得出切中时弊的好策论。而要熟悉时务以及朝章典故,当然以住在京里为宜。

    谈到交游,更非在京不可。冠盖满京华,只要获得一两位名公钜卿的赏识,将来入闱、出仕就有好多便宜可占。“譬如说吧,”洪钧举例以明“殿试的大卷子,虽然也是弥封,连皇上事先都不知道姓名;可是卷子跟会试、乡试经过誊录的不一样,还是原来的笔迹。看惯了,一望而知是某人的,有心照应,不愁无处摸索。多少年来军机章京容易中鼎甲,就因为殿试的‘读卷官’往往是军机大臣,看惯了他们的笔迹的缘故。”

    “这两样好处,是住在什么地方都得不到的,三爷,”蔼如毅然决然地说:“倘或你真的要我拿主意,我赞成你到京里去。”

    “恐怕不那么大易。再说,”洪钧将她搂入怀中,轻轻说道:“我也舍不得远离一个人。”

    这句话像蜜一样,甜到蔼如心里。脸一贴着洪钧的胸前,顿有从来未有的恬适之感,而且相信这一分感觉将延续于无穷。安身立命就定于此俄顷了。

    于是,万丈情丝倏地化作一片雄心“你舍不得我,就住在烟台好了!”她不自知地言在意先“住在烟台有一样别地方没有的好处,就是有一个最能知道你的心的人在这里!”

    “蔼如!”洪钧几乎是哽咽的声音“我,我决不负你!”

    “说这个干什么?”蔼如很快地踮起脚,将灼热的红唇凑上去,仿佛是阻住他不得开口似地。

    “这可真没有法子了!”潘司事走进门就摇头“霞初,你就睡这里吧!我——”

    是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的语气,霞初当然不忙追问,同时也没有心思去追问。因为有件更使她感兴趣的事盘踞在她心里。

    “灯还是黑的?”她问。

    “是啊。”

    “可有什么响动?”

    “你说什么响动?”潘司事楞头楞脑地问“结结实实的土炕,你以为是我们那里小户人家的竹床,嘎吱嘎吱会响?”

    “啐!”霞初嫣然一笑“你这个人,真是!想到哪里去了?我是说,他们是不是在谈什么?”

    “就是谈什么,我也听不见。”潘司事打个呵欠“不要再去张望了!你睡这里我另外去找地方。”

    霞初实在想留他同室,让他睡炕,自己将就打个地铺。因为时近午夜,另找客栈未免麻烦,而且谈得正融洽的当儿,火辣辣地硬生生分开,心里也真不是味道。不过,她有一层最大的顾虑,是怕一说留他的话,潘司事心里或者会想:“毕竟是这样的出身,倒是毫不在乎!”为了不愿招他的轻视,所以一直不松口。此时留与不留,就必得有句很切实的话了。

    想是这样想,那层顾虑总是抛不开。欲待咬一咬牙,听其自便,却又于心不忍,左右为难之下,只逼出一个念头:好歹先留住他再说。

    于是她问:“潘老爷,你倦不倦?”

    “还好。”

    “那,那这样,”她用商量的语气说:“我们谈谈说说,谈它一夜的天,好不好?”

    这是个听起来近乎荒唐的建议,然而也是很新鲜的经验,潘司事愿意试一试,便欣然点头,表示同意。

    “想来你肚子也饿了,等我先来弄点东西吃。”霞初问道:“潘老爷,你喜欢不喜欢吃甜的?”

    潘司事不喜甜食,但答语却是“喜欢!”

    “好!我来做给你吃。”霞初很高兴地说:“我每天晚上要煮一小锅红枣莲子糯米粥。蔼如先不喜吃甜的,后来也吃上了瘾,每天临睡以前,一定要吃一碗。”

    于是,霞初从网篮里取出风炉、砂锅、煮粥的原料;潘司事帮着动手,生火扇风炉,递这个递那个,十分殷勤,倒像一对恩爱夫妻居家过日子的那种味道。

    两人一面煮粥,一面说话;潘司事笑道:“蔼如今天晚上大概不会来吃你的粥了。”

    “是啊!我也没有想到,今天晚上的粥是烧给你吃。”

    “便宜了我。”潘司事问道:“粥要煮多少时候?”

    “那可得好一会,你不能心急。”

    “我不急,我等你!”

    霞初心中一动,低着头想了好半天的心事,突然抬头问道:“潘老爷,我有句话问你,你看我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这就很难回答了。”

    “怎么呢?”霞初说道“你尽管实说,说我的坏处,我不会生气。”

    “正好相反!”潘司事使劲摇着头,显得他跟霞初谈话的态度是很认真的“我怕我说了你不相信,说我在敷衍。”

    “那你倒说说看。”

    “你,霞初,你除了苏州话说得不太地道以外,在我看,你是十全十美的一个美人。”

    每一字都说得很结实——结结实实地钉在霞初心头。然而她还是不能相信,只为从来没有听见过有人用这样的话称赞另一个人。

    “如今该我问你了。”他捉住她的手,轻轻拍着手背“你问我那句话有什么意思?”

    “哪句话?”

    “就是你问我,看你这个人怎么样那句话。”

    霞初看了他一眼,望着灯光沉吟;好久,自语似地说了一句:“你猜?”

    “我猜不出,还是你自己告诉我吧!”

    霞初还是沉吟着;突然间喊道:“不好,粥烧糊了!”说着匆匆奔了出去。

    潘司事也闻到了。因为粥中有红枣,烧糊了反有浓郁的香味,不由得被吸引了过去。

    “你,连你把粥烧糊了都是好的!”

    “啐!”霞初等他刚说得一句,便急急转身,拍着胸说:“吓我一大跳。”

    “对不起,对不起!”潘司事歉然地“我不是有意的。”

    “是我自己胆子小。这几年到处躲人,躲倪家见过的熟人躲债主,躲得我风吹草动就会疑神疑鬼。”霞初停了一下问:“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我说你连把粥烧糊了都是好的。”

    “看你,说这种傻话!”霞初笑了,眼角有两滴晶莹的眼泪。

    “你不相信我的话?”

    “我相信。”霞初扭过险去,一面搅粥一面说:“要不然,怎么叫痴呢!”

    潘司事知道“痴”字下面有个字没有说出来。自己想想,不觉困惑!这就是痴情吗?再细想想,恍然有悟;怪不得红楼梦上贾宝玉说的话,那些老婆子说是听不懂。

    这样一想,对霞初的感觉顿时不同了。但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却又无法捉摸,只感觉有种冲动,想抱住霞初,好好亲上一回。

    “粥没煮好,你将就着吃吧!”霞初说“刮风了,吃碗热粥暖和暖和身子。”

    不但暖和身子,也暖到心头,潘司事觉得从未吃过这样香甜的粥。

    吃完粥,潘司事又帮着霞初收碗抹桌子,检点火烛。等一切都妥贴了,剪灯对坐,一面喝着茶一面重拾中断的话头。霞初问道:“潘老爷,你在烟台几年?”

    “三年多。”

    “蔼如说你一个人在这里,怎么不接家眷来?”

    “我是孤家寡人一个,接什么家眷?”

    “原来一个人,”霞初问道:“苏州总有亲人吧?”

    “最亲的,也不过堂房弟兄。本来倒有一个弟弟带在身边,前年夏天死掉了。”

    “那,那为什么不娶亲呢?”

    “这话就难说了!”潘司事摇摇头,显得很吃力地说:“第一,在关上混个小差使,不敢弄个家累在身上;第二,我也不愿意找个又粗又蠢,除了烧饭生孩子一无可取的老婆。至于我看得上的,人家又决不会嫁我。想想连口都不必开,开了口是自找烦恼。”

    霞初听得很仔细,从他最后一句话中,听出因由,随即问道:“想来你也曾看中过哪家的小姐?”

    “也不好算是小姐。”

    “总也不会是丫头!”彼此熟了,霞初说话就比较随便,自以为聪明地说:“我知道,大概是哪里的小孤孀。你不妨说说看。”

    “也不是什么小孤孀。”潘司事忽然有点不耐烦了“你不要再问了好不好?”

    越是如此,越使霞初好奇;料他不会峻拒,便顽皮地笑道:“问问怕啥!倒偏要做个讨厌人,打破砂锅问到底。”

    潘司事偏着头沉吟了好一会问道:“你一定想知道?”

    “是啊!”“那我就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说了这一句,他起身走了开去,仿佛怕看见她的脸色似地。

    霞初先当他指蔼如,这一躲避,恍然大悟,一颗心立即跳得很厉害了!怔怔地望着他的背影,忘掉应该答话。而在潘司事,这却是难堪的沉寂;明知开了口是自找烦恼,偏偏不能自制,所以心里不胜悔恨。

    “我是说着玩的!”他极力想抹掉这段不愉快的记忆。“我没有那么傻!”

    这句话,使得霞初暂时解消了必须有所表示的窘迫,微笑着站起身来,取出镜盒,准备卸妆。灯的位置摆得不对,镜中暗沉沉地全不分明,因而回头说道:“潘老爷,劳驾帮个忙,我看不见。”

    潘司事欣然应命,捧着灯站在霞初身后看她拔去簪子,解开发髻,披下来一头动人心魄的长发。

    看着镜中从容自如,旁若无人的霞初的神态,潘司事蓦地里省悟,心头涌起无比的自信——霞初已将他伺候妆台的差使,视作理所当然了!如果不是已作了付托终身的打算,如何能出以这样受之无愧的态度?

    于是,他放下了灯,一把将霞初抱了起来,面对面问道:“你嫁给我做老婆,好不好?”

    他的动作和言语,都嫌鲁莽了些;可是霞初并未受惊,只是有些困扰,仿佛他这话说得太早了一点,她还来不及准备答语。

    然而,终于还是很快地开了口,是以问为答:“你不嫌我的出身?”

    “这话问得多余。我不比洪三爷,我自己可以作自己的主。”

    “可惜我作不了自己的主。”霞初答说:“第一,官司没有了——”

    “官司不要紧。”

    “你听我说完。官司我也知道不要紧了。可是还有,倪家到底怎么样,还不知道。再说,我也还有债务。”

    这一番话是当头一棒,打得潘司事嗫嚅不知所答。只是倔强地说:“我想,总有办法的,一定有办法的。”

    霞初不答,只摸着他的脸,似笑非笑地,神情显得很暧昧。这样的态度倒使得潘司事着急了。

    “到底怎么样,你总该有句切切实实的话吧?”

    “你要我怎么说?”

    “如果,”潘司事很用心地说:“倪家不追,债务又能了结,那时候你怎么样?”

    “那时候,”霞初甜甜地笑道:“我不就要做潘太太了?”

    “真的?”

    “莫非还要我罚咒?”霞初嗔道:“你几时见我跟人说过假话?”

    “喔,喔,对不起,对不起!”潘司事赶紧赔着笑说“凡事太好了,就好像不大容易叫人相信。”说着,眼睛发直,然后突然放开手,往上一跳,再搂着霞初,吻个不住。

    “不要,不要!当心有人看见,什么样子?”

    “哪会有人看见;除非是洪三爷或者蔼如。”

    潘司事笑道:“今天真正是奇遇!洪三爷不要得意;明天我要把我们的事告诉了他,包管他要羡慕我!”

    一清早在廊下不期而遇。潘司事是从半夜起,笑容就没有消失过,而洪钧却不知他有大大的喜事,只当他在笑他,脸上讪讪地,倒有些不大得劲。

    “恭喜,恭喜!”潘司事拱手称贺“终于定情了。”他忍不住谈自己:“我也有好消息告诉你。”

    接下来,潘司事谈他的平生第一得意,也是最大得意之事。话说得既急且乱,而洪钧又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情倾听,因而直到听完,还不十分弄得清是怎么回事。

    “你是说,霞初答应跟你了?”

    “不是什么跟我,是嫁我!”

    “什么时候?”

    “那还早。”潘司事奇怪地问“我刚才不是说了吗,第一是倪家的纠葛要了清楚;第二是她的债务要了清楚。怎么你都没有听见?”

    洪钧无法回答他的话,只想到应该表示为他高兴,便即微笑称贺:“恭喜,恭喜!这倒真是奇遇。不过,”他由霞初想到蔼如,心往下一沉,脱口说道:“这一来,我的罪孽可更深重了!”

    何出此言?潘司事只当自己听错了,愕然相问:“什么罪孽深重?”

    洪钧这时才发觉自己说话欠检点;但既已失言,亦就不必隐瞒,想了想轻声说了句:“蔼如还是处子!”

    潘司事的腹笥有限,遽听不知所谓,思索了一会才弄明白什么叫“处子”;惊奇之下,不由得大声问道:

    “什么?还是黄花闺女!”

    “轻点、轻点!”洪钧着急地埋怨“你真是草包!这样大呼小叫做什么?”

    潘司事睁大双眼,楞了好一会才说:“你说得不错,真是奇遇!同时同地都碰到一起了。”

    “麻烦也都碰到一起了!”洪钧苦笑着答说。

    “三爷,你这不对,”潘司事的心境与洪钧迥然有别“这怎么好说是麻烦?天下世界,没有容易到手的好事,不然好事就太多,也不值钱了。我不晓得你说的麻烦是什么?不过,有一点我是晓得的,有麻烦最好找蔼如去商量。”

    这话对洪钧是一大鼓舞。想想也不错,蔼如不是会找麻烦的人,就有麻烦也是将来的事,如果眼前的奇遇艳福,轻轻放过,也太辜负蔼如的刻骨之情了。

    于是洪钧的神态,顿时不同。“今天不可不置酒相贺。”他问“你这会儿打算到哪里去?”

    “我想去打听打听官司。”

    “对!你就去吧,中午回来吃饭,我们再商量。”洪钧又特地嘱咐“回头见了蔼如,不要乱开玩笑!”

    潘司事答应着,兴匆匆地出门而去。等他的背影一消失,蔼如立即出现,不理洪钧,直奔霞初那里,进门便笑着叫:“潘太太、潘太太!”

    霞初正在梳头,听见她的脚步声,反手握着头发,扭转脸来,含笑目迎。一听她这样称呼,又得意、又惶恐,又有许多顾虑,深怕说错了话,于人于己都无好处,因而只是手足无措地坐在那里。

    “怎么?高兴得傻了!”蔼如拉张椅子坐在她旁边,手抚着她的膝盖说:“刚才我听潘老爷哗啦哗啦在那里说,劲道十足,就可以想见他的得意。太好了!我也替你高兴。”

    那样亲热恳切,就是同胞姊妹之间,也不过如此。霞初想到自从结识以来,蔼如相待的种种好处,尤其是遭遇了这场官司,她那回护唯恐不周的关切,就是同胞姊妹之间,也很难得。一时激动,无法自制,扑倒蔼如肩上,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室内蔼如、室外洪钧,俱各大惊。不过,蔼如很快地省悟,这是感激涕零;洪钧却狐疑不定,以为潘司事一厢情愿,借故逼婚,霞初受了委屈,才有此一哭。便即悄然移近窗下,要听她跟蔼如说些什么?

    “蔼如姊姊,”霞初哭声已经止住“我做错了一件事。”

    “怎么?”

    “这件事我应该先跟你商量。现在答应他了,只怕还不成功!”

    “我知道。好事多磨,难处是有的,我们一起来想法子。不过,我要先问你句话,”蔼如停了一会,方始接下去说:“你到底是真的喜欢他呢?还是急于想从良?”

    “两样都有。也想从良,也——”霞初笑一笑,不说下去了。

    窗外的洪钧,到此时方释狐疑。他替潘司事庆幸,也替他发愁;仿佛羡慕,又仿佛觉得潘司事不智。就这心头慌乱,自己都不辨究竟的当儿,一声幽叹,传到耳边,大吃一惊,急忙屏声息气,侧耳静听。

    因为叹息的是蔼如!“你倒好了!”她说“我可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洪三爷怎么说?”霞初用急促的声音问道:“总该有句话吧!”

    “能有什么话?他的难处我知道。”

    “蔼如姊姊!”霞初忽然停住了,好半天都没有声音,洪钧忍不住就缝隙中去偷看,只见霞初是异常为难的神色。

    “你说嘛!”蔼如催促着“有什么不能说的?”

    “有句话,我真不知道该说不该说?蔼如姊姊,你太委屈了。”霞初很吃力地说:“从出娘胎,我们女人一生就这一回,在这种地方!”

    “我自己情愿的——”

    “蔼如姊姊,”霞初急忙抢她的话,惶恐异常地说“我说错了!你千万不要生气。”

    “我怎么会生气,你也太多心了。你的话是好话,我当然知道。不过,一个人的心,哪怕再亲近的人,也不一定明白。我守了这么好几年,昨天一晚上就会守不住?不是的!我有我的想法,既然喜欢一个人,我就把我所有的都给他。将来是将来的事,眼前我心里总好过些了,不必常常自己在嘀咕,总好像欠了他一点什么似地。”

    “蔼如姊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好心的人;好心一定有好报!这话断断乎不会错的。”

    听到这里,洪钧忽有自惭形秽之感,而更多的是自恨,恨清寒的家世,恨不能一举成名,恨早有妻室,恨目光不够锐利,看不透蔼如,最恨的是不知何以如此不能稍作克制,定情于这样一个全然与心境、身份不合的地方,实在太亵慢了蔼如。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