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市中文网 www.dszww.net,状元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能不赴的约。”

    “嗯,嗯!”殷兆镛看着吴大澄问:“文卿自己是怎么个意思?”

    “这很难说。不过,我想文卿不是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的人。”

    于是渐渐专注于正题,一面饮啖,一面听吴大澄细说前因后果。宾主之间,对于洪钧绝不能做这件娶蔼如为妻的惊世骇俗之事,态度是一致的,但如何打消其事,却有不同的意见。

    有人说:既然是洪钧自己惹出来的麻烦,就应该由洪钧自己来料理。然而马上有人质疑:洪钧如何能够料理得开这场麻烦?或者,洪钧根本不以此事为麻烦,要坚守他对蔼如的承诺,又如之奈何?

    “果然如此,是他自作孽!”殷兆镛说:“我们当然要劝他,但是不可以瞒他。否则,做对了他没话说;万一别生枝节,事情压不下去,闹了开来,他反而可以振振有词地说:是我自己的事,我当然知道怎么做才妥当。大家越俎代庖,弄成这个样子,其谁之过?大家请想,哪一位担得起这份责任?”

    这一问,问在要害上。潘曾绶首先觉得犯不着做此傻事,便向他老兄说道:“我看,还是得告诉洪文卿。”

    潘曾莹还在沉吟,庞钟璐已表示附议“告诉本主是正办;照正办而办不通,可以无憾。”他说:“瞒着他办,是走偏锋的办法。倘或吃力不讨好,不但受本主的埋怨,而且亦不容于公议,说我们霸道、多事。那时有口难辩,落个灰头上脸,岂非笑话?”

    这期于无憾的一种看法,说服了潘曾绶“那么,”他问“是此刻就请洪文卿来呢?还是托清卿跟他去谈?”

    照常情来说,应该是吴大澄私下跟洪钧去谈,婉转劝喻,比较理想。但吴大澄怕辩不过洪钧,觉得利用同乡大老,施以压力,就不怕洪钧不就范。因而很快地接口:“事不宜迟,就此刻把洪文卿去请来;看他有何难处,大家帮着他出出主意。”

    座客都无可无不可地同意了。于是吴大澄即席写了一张便条,说有“要事奉闻,即请命驾”;派潘家的听差,套着车去专迎洪钧。

    洪钧一到就觉得气氛异样,心里当然也意会到多半是谈蔼如的事,不由得便有怯意,因而寒暄谈吐,都显得有些不大自然了。

    这是件很尴尬的事,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问他。当然,如果仅是潘家二老,就没有什么不好说的。吴大澄为了打开僵局,用眼色征得了主人的同意,将洪钧悄悄拉了一把;两人挪开座椅,促膝对面,避客交谈。

    “马地保来了!”

    就这一句话,洪钧便变色了“人在哪里?”他问。

    “说来话长。先告诉你最要紧的一句话,他带来一封李蔼如的信,还有四样文玩。信,我们已经拿到手了。”吴大澄停了一下又说:“潘家二老作主拆开来看了,里面是一句诗:‘天涯海角同荣谢’。文卿,这是怎么回事?”

    洪钧瞠目不知所对,心里空落落地,只是反复响着这七个字:“天涯海角同荣谢,天涯海角同荣谢!”

    见此光景,吴大澄心里雪亮,用略带讥刺的意味说:“这就是你对她的千金一诺?”

    这下才惊醒了洪钧,眼前还有个人在等自己的回话,茫然地问道:“你说什么?”

    “我说,李义山的那句诗,可是你借来赠李蔼如的?”

    “嗯!”洪钧点点头。

    “如今呢?仍旧记着这句诗?”

    “义不可负!”洪钧答得很快。

    话有些接不下去了。吴大澄想了一下问道:“这会搞成一个怎样的局面,你想过没有?”

    洪钧默然。他自然想过,但想起来便揪心,根本不敢往下想,亦就无从回答。

    这情势就很明白了,虽然义不可负,而不负又何可得?吴大澄觉得事情有点把握了,便好整以暇地剥着指甲,连眼都不看地催问一句:“怎么样?”

    “我亦不知道该怎么样?”洪钧忽然问道:“马地保住在哪里?”

    “你想找他?”

    “不!”洪钧答说“我也许托人去找他。”

    “既然如此,眼前你就不必问了。”吴大澄向高谈阔论的庞。殷等人呶一呶嘴“这几位都想先听你一句话,好助你应付难题。”

    “听我一句话!”洪钧愕然“什么话?”

    “咦!这你还不明白?你是顾大局,还是顾私情;得要听你一句话,大家才有着手之处。”

    “这——”洪钧觉得凳子如针毡,再也坐不住了。起身透了口气,脚步不自觉地往另一头踱了过去。

    这是紧要关头,吴大澄丝毫不肯放松。跟过去在他身边说道:“文卿!你不可自误一生!提得起,放得下,才是男子汉的作为。”

    “这,”洪钧吸口气说“最好能兼顾。”

    这一答复不能让吴大澄满意,但也并不失望,因为由“义不可负”的只顾私情,到希望“兼顾”口气已经松动了。

    吴大澄沉吟了一会,想出一句很有力量的抵制他的话:“若要兼顾,除非李蔼如肯委屈。”

    “你是说,要她委屈作小星?”洪钧使劲地摇着头:“断断乎不肯!”

    “那就断断乎不能兼顾了。”

    “让我再想想。”洪钧用告饶的语气说:“清卿,请你不要逼我!”

    “你失言了!文卿,”吴大澄将脸沉了下来“我为什么要逼你,于我有何好处?”

    “是,是,我失言。”洪钧苦笑着赔不是“你别动气。”

    “罢,罢!你不用赔礼,我也不生你的气。不过,”吴大澄往后面指一指“群贤毕至,你总得有个交代啊!”这又是令人作难的事!能交代些什么呢?洪钧心想,在前辈面前谈青楼艳迹,实在难以启齿;说曾受蔼如资助,亦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事。至于自己对蔼如的态度,至今犹在未定。或者说,始终想践宿诺,这又与大家的期待不符,势必发生争议。而自己孤立无援,在众口一词的围剿之下,订立城下之盟,事情便再难挽回了。

    念头还没有转完,已有满怀怯意,唯有赔笑告饶:“清卿,你救我一救,悄悄放我走了吧!我实在没法子再回席了。”

    吴大澄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是洪钧,遇到这样的场面亦只有一溜了之。不过同情归同情,难题还是难题,洪钧到底作何打算,至少他自己该有一句话,大家才有着力之处。

    于是他问:“你就这么白来一次?”

    “那有什么办法?”

    一听这话,吴大澄大为摇头“你这不是处事的态度。”他说“有些麻烦躲得过,有些麻烦躲不过;你这是躲不过的麻烦,越早处置越好。今天是个机会,你有什么难处要大家帮忙,不妨实说。”

    洪钧体味他后半段的话,觉得是一个暗示:如果自己决定悔盟,在蔼如那面自然有麻烦;而这一麻烦大家可以帮忙料理。倘使坚持原意,以为对蔼如“义不可负”则不言可知,因此而引起的麻烦,就不必指望同乡大老会予以任何助力。

    意思是弄清楚了,可是洪钧觉得不能接受他的暗示,自亦不宜公然拒绝,很婉转地答道:“同乡前辈的感情,铭感五中。将来少不得有奉求之处。我们再谈吧!”说完,转身就想溜。

    吴大澄哪肯如此轻易地放他走,拉住他的手臂问道:“马地保那里怎么说?骗了信来,该有交代;至多三天必得给他一个确实的答复。”

    “让我再想一想。”

    洪钧是一味闪避,而吴大澄则偏不容他闪避,故意逼进一步问:“或者,我把你的寓处通知马地保,让他自己来找你。”

    “不,不!不要让他来找我。”

    弱点一露,吴大澄更不肯放松“那么,”他说“早点打发他回去?”

    洪钧不响。这依然是需要想一想才能定夺的表示;而在吴大澄看,便是默许。

    “好吧,”他略略提高声音,带着询问的语气说:“这件事交给我了。”

    洪钧仍旧不响。好一会,才用极低的声音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入夜在会馆的庭院中,仰望银汉迢迢,洪钧忽然记起这天是七夕。

    于是,他自然而然地想起艳传千古,不知多少诗人词客咏叹过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试着背一段“荆楚岁时记”的文章,居然琅琅上口:“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抒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纤,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其一年一度相会。”

    一面念、一面想,想的是天孙与牛郎的身份不配,却能结为夫妇;而人间的婚姻,偏要讲门当户对。世俗的礼法,可笑亦复可鄙!安得豪杰之士,将虚伪陈腐的俗套烂调,一扫而空,特立独行地做一两件不悻天理人情、醒豁耳目的快举,为人一吐肮脏之气。

    兴念及此,百脉如沸,恨不能即时上奏乞假归娶,拿“状元及第”的衔牌,亲迎蔼如的花轿,为天下才德容貌皆胜,而身世坎坷的弱女子,作一番有力的鼓舞。那是何等快心之事!

    可是万丈心潮,升得太遽,落得也快。一想起潘曾绶声色俱厉的神态;吴大澄愁眉苦脸的表情;以及想象中随处都会遇到的冷漠而含有敌意的眼色,洪钧立刻就气馁了!

    于是脑中浮起的,尽是可怕的想象,奉旨革职,递解回籍,债主盈门,亲朋绝迹,老母垂涕,兄弟无言,妻子饮泣,做人做到这个地步,哪里还有生趣?

    这样想着,洪钧只觉得一颗心不断地往下沉。挺一挺胸,定一定神,将那些杂念尽力驱除,他冷静地自问:有没有杨鼎来那种不恤人言的胆量?没有!能不能学到唐伯虎那种卖画自给的本事?不能!这就不能不迁就现实了!

    然则,如何向李家母女交代?他不敢想,也不会想了!怔怔地望着疏星淡月,无端记起李义山的一首七绝:“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渡来!”

    他在想:织女牛郎,犹得一年一会;自己跟蔼如,莫非真的会成为“无期永别”?

    在潘家,老弟兄俩与吴大澄也还在纳凉;口中所谈,少不得还是洪钧的“孽缘”——这两个字是潘曾绶提出来的。

    “平心而论,洪文卿这段孽缘,也叫身不由己。我只是有一点想不通,”他说:“如果李蔼如真的如洪文卿所讲的,如何知书识礼、通达大体、亢爽宽厚,那她怎么不仔细想一想,她想做状元娘子,是希冀非份之荣?”

    吴大澄心想,蔼如不是要做状元娘子,只是不愿做人的偏房。如今不是她希冀非份之荣,而是洪钧的许诺,自然而然地加重了份量。不过,这些话不便直说,免得蒙上为蔼如辩护的嫌疑。

    “是啊!”他只附和着“再聪明的人,总也有糊涂的时候。”

    “我倒有个计较,”潘曾莹说:“既然李蔼如是一时想不透,得要有人指点她一番。我想,不妨请一位说客去疏通,动之以利害,或者为了洪文卿的前程着想,自愿退让,亦未可知。”

    “这一策高!”潘曾绶也很兴奋“当然,这位说客要擅于词令,同时要带一笔钱去。所谓‘卑词厚币’者是。”

    “这笔钱,数目怕不少。在洪文卿说,就是千金报德。”潘曾莹停了一下又说:“而况洪文卿用她的钱,怕也不少。”

    “不知道用了她多少钱?”潘曾绶问吴大澄。

    “前后总有千金之谱。”吴大澄答说:“细数只有洪文卿自己才清楚。”

    “就算它一千两,加一倍是二千两。”潘曾绶的语声慢了下来:“二千两银子,不是一个小数目。不知道洪文卿自己能凑多少。”

    “他,”吴大澄说“一身的债。”两者都不言语了,只听得两管水烟袋“噗噜噜”、“噗噜噜”此起彼落地响个不停。

    “事情是可以看得出来了!”吴大澄概括这天晚上的所闻所谈,作个总结:“洪文卿虽想兼顾私情,毕竟也知道此事关系不轻;到顾不住私情的时候,也只好撒手。我们可以朝此途径去做,要他明白表示是办不到的,也无此必要。至于怎么做法,只有走一步、算一步。倘或赔几个钱可以了事,当然要设法筹措。是由洪文卿出笔据去借,还是大家凑一凑,帮他过关,也只有到时候再说。至于眼前,最要紧的一件事,当然是如何拿那个送信的人打发回去。”

    “不错,不错!”潘曾莹连连点头“你说得很透彻。眼前这件事,自然要请你指挥张司事去办;要送他几两银子做盘缠,先由会馆里垫了再说。”

    “是!”吴大澄慨然允承“我照二太爷的吩咐去办。”

    “还有件事。”潘曾莹又说“你最好跟那送信的人多谈谈,套套他的口气,看看李蔼如究竟是什么意思?”

    “是!”虽然已定了初步处置的办法,但却不能马上动手。因为要装得像煞有介事,就得到了由京里到保定来回所需的日子,方能去看马地保。

    这一来回也不过三天的日子,而在马地保的感觉中,真比三年还长。这一天午后,正坐在屋子里发愣,佟掌柜亲自来通知,说长元吴会馆的张司事来了;顿觉精神大振,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了出来,脸上不自觉地堆足了笑容,而“费心,多谢”的客套,也似乎已涌到了喉头,迫不及待地要出口。

    见了面不待他动问,张司事先开口说道:“信替你转到了。”

    “喔,多谢!”马地保脱口而出,接着将手伸了出来。

    张司事倒是一楞,不知道他要什么?马地保亦随即发觉自己失态,马上将手缩了回去,脸上讪讪地颇不得劲。

    “想来你是要回信?”

    “正是,正是!”马地保连连点头。

    “回信没有,只有口信。洪状元说是信看到了,这几天一早给直隶总督李大人请了去,要到深更半夜才放他走,实在忙得一点功夫都抽不出来。过几天,他会直接复信到烟台,请你先回去。”说到这里,将一个手巾包解了开来“这是洪状元送你的盘缠。”

    盘缠是十两一个的银锞子,簇新的两个,总计二十两。回烟台一半都用不掉,出手总算很大方。可是马地保觉得这二十两银子压手,迟疑着不知说什么好。

    “洪状元还有句话,”张司事看了他一眼,忽然换了口气:“你先把盘缠收起来。”

    他一面说,一面将装银锞子的一个公文大封袋抹一抹平;这就可以看得出上面印着的宋体蓝字,衔名是“直隶总督部堂”表示银子确从保定而来——当然,这是为了取信于马地保,特意安排的。

    “太多了!”

    “多还不好?”张司事将银锞子用那个封袋包好,往他面前一推,以一种“自己人”的口吻说“吃一趟辛苦总要捞几个。不然,吃饱饭没事干不是?”

    “张老爷,”马地保跟他商量“我想,是不是能到保定去一趟?”

    “到保定去一趟?”张司事假作不解地问:“去干什么?”

    “去见洪老爷。”

    “那你可一定是白跑一趟。洪状元是李大人特意请了去的客人,整天请在签押房谈天商量公事。我刚才不是说了,一早请去,到晚才放人。你到哪里去见他?”

    马地保听这一说,心中茫然;自己想想,一个见了县官便得磕头的地保,要到总督衙门去找总督的客人,这尺寸上相差得也未免太大了。

    由此一念,顿觉气馁,而心里反倒踏实了。只有一件事未了“那么,这几样礼,怎么办呢?”他问。

    “对了,刚才我的话没有完。洪状元还有句话,就是这几样礼,请你留下来。”张司事紧接着声明“不是交给我!明天有位吴老爷来取。吴老爷是洪状元的同乡同榜,不知道你听说过这个人没有?他的官印是大澄两个字。”

    “没有,没有听说过。”

    “不要紧!你交给他就是错不了!”

    等张司事辞去不久,果然有位“吴老爷”来访。又是佟掌柜亲自来通知,并且证实了吴大澄确是洪钧的同乡、同年。

    吴大澄很够气派,借了潘家两个听差,一个站在柜房外面,一个随侍在侧。他自己却不坐下,负着手两眼上望,不知在看些什么,还是想些什么?

    见此阵仗,马地保不免加了三分敬畏之心,咳嗽一声,待吴大澄转脸来望时,随即请了个安。

    见了马地保,他倒不摆架子了,慌忙拱手还礼“不敢当,不敢当!”他问:“贵姓是马?”

    “是。我姓马。想来你老就是吴老爷?”

    “敝姓吴。”吴大澄问道:“张司事跟你谈过了?”

    “是。谈过。”

    “好,好!请坐下来谈。”

    说着,吴大澄使个眼色,潘家听差便将纸媒燃着了,连水烟袋放在桌上,悄悄退了出去。

    “请坐,请坐!不必客气。”

    等吴大澄先坐了下来,马地保方始斜签着身子,坐了板凳一角,双手放在膝上,静等吴大澄发话。

    “洪状元是我同乡至好,乡试会试,两番同年,无话不谈的。昨天他从保定派人带口信给我,说烟台有人带来几样送他的礼,托我代收。”

    “有的。等我去取了来。”

    “不忙,不忙!”吴大澄伸手按一按他的肩“不知道这几样礼,是什么人送的?”

    这话让马地保生了疑问,既然洪钧跟他“无话不谈”何以不知道这几样礼是何人所送?于是,他先反问一句:“吴老爷莫非不知道洪老爷在烟台的事?”

    “呃,”吴大澄假意想了一下“是说他在烟台结识了一位李姑娘,如今自称‘状元娘子’的那回事吗?”

    “是!不过,‘状元娘子’倒不是李姑娘自称,是大家这么叫她。”

    “大家又为什么叫她呢?”

    “两番报喜,锣声敲得满街响,谁不知道?洪老爷中了状元,连新任的道台都来道喜。真的风光。”

    “喔,”吴大澄问道:“她自己怎么说呢?”

    “吴老爷是说李姑娘?”马地保想了好一会,记起来了“我只听李姑娘说过一句话。她说‘原来我倒并不指望会当什么‘状元娘子’;事到如今,想不当也不行了’!”

    “想不当也不行了!”吴大澄默念着这句话,心又往下沉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