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中文网 www.dszww.net,重生潜入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头起得早,洪涛也睡不着了,干脆也就别睡了,后世他有早上去公园里跑步的习惯,正好这一世也别改了,继续跑吧。姥爷对洪涛这小屁孩打算和他一起去公园里锻炼身体感到很吃惊,但是老头没拦着,很高兴的带着外孙子一起踏上了前往地坛公园的路。
76年的时候,二环路上还没有地铁,具体是那年修的地铁二号线洪涛记不清了,但是他知道肯定是在他上了小学之后的事情,因为修地铁的时候二环路边上被整个刨开了,变成了一道大沟,严重影响了他带着他的小队去地坛公里里玩耍,结果他带头从大沟上面的一跟铁管子上爬过去,让施工的工人给抓住了,告到了学校里,结果好不容易混上的小队长一道杠也给撸了。
那时候的二环路也没后世里这么宽,更没高架桥和立交桥,就是一条普通的马路,两边都是那种木头做的电线杆子,上面刷着黑乎乎的沥青油防腐。过了二环路就是护城河,和二环路一样,那时候的护城河也没有水泥堤岸,就是一条破河沟子,不到1米深,两岸都是两个人环抱的大柳树,相隔几米就是一棵,沿着河岸一直延续下去,一眼望不到边。
这种柳树老人们都叫官柳,刚开始洪涛也是这么跟着叫的,后来长大了,他无意中想起这个名字,还特意跑到网上查了查,然后才明白,官柳根本不是柳树的种类或者名字,而是对官府种植的、或者成批种植的柳树的一种俗称,据说这个名字的由来可以上溯到晋代。
地坛公园就在二环路外边一点,当时还不叫公园,就叫地坛,这是清代皇家祭拜土地神的地方,解放之后改成了公园,但是不像北海、中山公园、颐和园那样是北京市民公认的公园,基本没什么人来这里,也没有卖门票的,就是一个大荒园子,四面有高高的砖墙围着,谁想进谁进。公园南门外就是一片空地,左右两边都是军营,一座小铁桥就建在这里,正对着地坛公园的南门。
那时候的人没有晨练这个习惯,大多数人都要早起上班,留在家里的不是老头就是老太太要不就是小孩子。而且那个年代大家刚刚能吃饱饭,肚子里没啥油水,也没人担心会得什么糖尿病、痛风、高血脂之类的富贵病,连胖子都少。
至于说早上起来跑跑步、打打拳、跳跳舞什么的,不是一个人没有,但是非常非常少。因为活动多了肚子就会饿的快,家里又没啥零食可以吃,一般家庭一天就是三顿饭,顿顿吃得精光,不赶上过节过年,根本就没有可以吃的东西,所以很少有人会闲的没事跑公园里锻炼身体。
但这并不是说当时的人不注重身体锻炼,正相反,当时的人比现在要热衷于体育运动。只要是正规的单位,不管是机关、厂矿还是学校,每天上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到操场或者空地上去做广播体操,每天只要到了8点钟左右,你就听吧,到处都是电台里放的广播体操音乐。
而且那时候的工会也不是光发电影票和妇女用品,他们会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有系统内部的、街道之间的、警民之间的、军民之间的,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这些运动队伍,每个单位都有,而且水平不低。在80年代的时候,很多国家队里的队员,都是从各个单位厂矿抽调上去的,凑一起捏合捏合就是国家队了,那时候才叫全民健身。
今年的地坛公园里很热闹,还没到正门呢,就能看到公园门口的人出出进进,什么模样的都有,什么年纪的都有。这些人不是来公园里锻炼的,他们的家就住在公园里,准确的说是他们临时的家,或者叫地震棚。
地震棚这个名字,生于70年代的北京人都会清晰的记得,因为它是那个时代北京的一个城市特征。为什么叫地震棚呢?就是因为76年唐山大地震也影响了到了北京,虽然房倒屋塌砸死人的情况很少,但是很多老房子都出现了裂缝。市政府怕再遭受余震,于是就调拨了很多木材、油毡之类的建筑材料,由街道统一安排,在空旷的地带给老百姓搭建临时住所,让大家先搬到临时住所里忍一些时间,等地震的余波完全过去再说。
由于地震是发生在7月,正是夏季,所以地震棚也不用盖那么复杂,几根木方子或者杉篙一竖,上面搭一块雨布,用绳子绑上大砖头一压就OK了,主要是为了防雨,不用防寒。
&nb... -->>
老头起得早,洪涛也睡不着了,干脆也就别睡了,后世他有早上去公园里跑步的习惯,正好这一世也别改了,继续跑吧。姥爷对洪涛这小屁孩打算和他一起去公园里锻炼身体感到很吃惊,但是老头没拦着,很高兴的带着外孙子一起踏上了前往地坛公园的路。
76年的时候,二环路上还没有地铁,具体是那年修的地铁二号线洪涛记不清了,但是他知道肯定是在他上了小学之后的事情,因为修地铁的时候二环路边上被整个刨开了,变成了一道大沟,严重影响了他带着他的小队去地坛公里里玩耍,结果他带头从大沟上面的一跟铁管子上爬过去,让施工的工人给抓住了,告到了学校里,结果好不容易混上的小队长一道杠也给撸了。
那时候的二环路也没后世里这么宽,更没高架桥和立交桥,就是一条普通的马路,两边都是那种木头做的电线杆子,上面刷着黑乎乎的沥青油防腐。过了二环路就是护城河,和二环路一样,那时候的护城河也没有水泥堤岸,就是一条破河沟子,不到1米深,两岸都是两个人环抱的大柳树,相隔几米就是一棵,沿着河岸一直延续下去,一眼望不到边。
这种柳树老人们都叫官柳,刚开始洪涛也是这么跟着叫的,后来长大了,他无意中想起这个名字,还特意跑到网上查了查,然后才明白,官柳根本不是柳树的种类或者名字,而是对官府种植的、或者成批种植的柳树的一种俗称,据说这个名字的由来可以上溯到晋代。
地坛公园就在二环路外边一点,当时还不叫公园,就叫地坛,这是清代皇家祭拜土地神的地方,解放之后改成了公园,但是不像北海、中山公园、颐和园那样是北京市民公认的公园,基本没什么人来这里,也没有卖门票的,就是一个大荒园子,四面有高高的砖墙围着,谁想进谁进。公园南门外就是一片空地,左右两边都是军营,一座小铁桥就建在这里,正对着地坛公园的南门。
那时候的人没有晨练这个习惯,大多数人都要早起上班,留在家里的不是老头就是老太太要不就是小孩子。而且那个年代大家刚刚能吃饱饭,肚子里没啥油水,也没人担心会得什么糖尿病、痛风、高血脂之类的富贵病,连胖子都少。
至于说早上起来跑跑步、打打拳、跳跳舞什么的,不是一个人没有,但是非常非常少。因为活动多了肚子就会饿的快,家里又没啥零食可以吃,一般家庭一天就是三顿饭,顿顿吃得精光,不赶上过节过年,根本就没有可以吃的东西,所以很少有人会闲的没事跑公园里锻炼身体。
但这并不是说当时的人不注重身体锻炼,正相反,当时的人比现在要热衷于体育运动。只要是正规的单位,不管是机关、厂矿还是学校,每天上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到操场或者空地上去做广播体操,每天只要到了8点钟左右,你就听吧,到处都是电台里放的广播体操音乐。
而且那时候的工会也不是光发电影票和妇女用品,他们会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有系统内部的、街道之间的、警民之间的、军民之间的,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这些运动队伍,每个单位都有,而且水平不低。在80年代的时候,很多国家队里的队员,都是从各个单位厂矿抽调上去的,凑一起捏合捏合就是国家队了,那时候才叫全民健身。
今年的地坛公园里很热闹,还没到正门呢,就能看到公园门口的人出出进进,什么模样的都有,什么年纪的都有。这些人不是来公园里锻炼的,他们的家就住在公园里,准确的说是他们临时的家,或者叫地震棚。
地震棚这个名字,生于70年代的北京人都会清晰的记得,因为它是那个时代北京的一个城市特征。为什么叫地震棚呢?就是因为76年唐山大地震也影响了到了北京,虽然房倒屋塌砸死人的情况很少,但是很多老房子都出现了裂缝。市政府怕再遭受余震,于是就调拨了很多木材、油毡之类的建筑材料,由街道统一安排,在空旷的地带给老百姓搭建临时住所,让大家先搬到临时住所里忍一些时间,等地震的余波完全过去再说。
由于地震是发生在7月,正是夏季,所以地震棚也不用盖那么复杂,几根木方子或者杉篙一竖,上面搭一块雨布,用绳子绑上大砖头一压就OK了,主要是为了防雨,不用防寒。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