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市中文网 www.dszww.net,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我国文学艺术的病垢

    在文学文艺界,作品“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几乎成了口头禅。但是,文学文艺作品的问题往往就是出在这个创作原则上。例如电影金陵十三钗,不能说它不是“来源于生活”更不能说它“不高于生活”;但是,国外对它的评论基本上是:被美国批评家一致批评为虚假、造作、错乱过多的关于这个骗局的笔墨,无论是从现实世界还是从电影的角度来说都显得不真实不可信,所以结局的可信度和力度都让人质疑(好莱坞报道者)等等。

    经过张艺谋大导演及其编剧将现实生活提炼和升华后,得出的艺术形象为什么会变成“虚假、造作、错乱”“不真实不可信”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太迷信“高于生活”;深信通过艺术家提炼、加工、概括出来的“艺术形象”一定比实际生活本身更深刻、更强烈、更集中、更丰富、更鲜明,甚至更真实。在这里,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在对现实生活的升华、提炼和综合的过程中,加进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甚至是我国所特有的成见);已经不能看成是“客观存在”而是变成了一种主观的“认识”或“意识”它反映出的客观世界的水平和真实程度主要取决于作者的造诣、修养、人生观。公认通过这种升华后的“艺术”就具有“更高真实性”正是我国文学文艺作品存在弊病的症结。张先生经过四年策划和创作的金陵十三钗艺术却成为缺乏“真实性”的典型,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国从古至今的许多作品,都是打着“艺术真实性”的旗帜,却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真正的“真实性”他们肆意的篡改事实和历史;例如被大家一致称颂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洪昇的“长生殿”将杨贵妃本是唐明王的“儿媳”妄改成“宫女”等等。具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却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文学作品失去“真实性”这一严重弊病正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文学艺术的真实性是否需要检验?

    众所周知“真实”是文学文艺作品的灵魂。“真实性”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有两种:(1)镜面表达:如报告文学、记事文学;如实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为原汁原貌的形象;(2)加工表达:如大部分的文学文艺作品,是通过创作者的综合、提炼、升华之后而产生的形象。当前我国的文学文艺正在步“美术界”的后尘,向近代抽象派的创作:“画什么,不像什么”迈进;背离实际生活和历史,胡编瞎演,还自吹自擂是“高于生活”!

    判别一部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性,仍然是需要用现实生活和逻辑推理来检验

    真实生活中,存在因陈旧的传统思想和习俗的熏陶、教育和洗脑之后,形成不少“变态”和“病态”的人和他们的轻浮、神经质或荒唐行为。虽然它们都是客观实例,但它们不代表真正的客观规律;因为他们不是正常的人,因而他们的思想、言行都属于非正常的状态。如果以他们作为作品的原型,必然会歪曲、背叛客观真实。例如金陵十三钗中豆蔻为心爱的王浦生去冒险取琵琶琴丝,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种痴情的少女。大连一位16岁的中学生单恋香港歌星张国荣;当张国荣自尽后,她也上吊殉情。由于被国内外的“爱情经”[1、2]洗脑之后,青少年中出现不少的满脑子是西方十八世纪的“愚蠢爱情观”认为“爱情就是人生的一切”、“爱情的重要性超过生命”等等。在二十一世纪,张导仍旧将这种变态情节搬上银幕,结果被纽约邮报的评论认为是“情节都违背常理”

    又如,13名妓女救女学生一事,实际情况是:不少人漠不关心,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