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市中文网 www.dszww.net,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人[1]认为,探春的丫鬟的名字可作为鉴别红楼梦版本真伪的一个指标。由于“待书”是狄葆贤伪造的,写在戚序本里,而丙子本(庚)照抄不误,也称探春的丫鬟为“待书”因此得出:丙子本(庚)是伪本。

    一、红楼梦各版本的叫法

    笔者觉得,上述分析欠准确,且过于粗糙。笔者查阅了红楼梦各版本的命名情况,得出丙子本(庚)不是像文章[1]所说:都叫“待书”;相反,在第7、27、38、55、73、74、89和90回,都是叫“侍书”手抄本的丙子本(庚)第7回是:

    只见几个小丫头子都在抱厦内听呼唤呢。迎春的丫鬟司棋与探春的丫鬟侍书二人正掀帘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钟,周瑞家的便知他们姊妹在一处坐着呢,遂进入内房,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

    第27回是:

    红玉听了,才往稻香村来,顶头只见晴雯、绮霰、碧痕、紫绡、麝月、侍书、入画、莺儿等一群人来了。

    第38回是:

    因又命另摆一桌,拣了热螃蟹来,请袭人、紫鹃、司棋、侍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一处共坐。山坡桂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毡

    第55回是:

    一回又捧出沐盆并漱盂来,方有侍书、素云、莺儿三个,每人用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一时等他三人出来,侍书命小丫头子:“好生伺候着,我们吃饭来换你们,别又偷坐着去。”众媳妇们方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

    第73回写道:

    探春笑道:“我不听见罢了;既听见,少不得替你分解分解。”谁知探春早使眼色与侍书出去了。

    第74回也是:

    ”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

    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侍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侍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第75回是:

    探春也多让过了,便和宝琴对面坐下。侍书忙去取了碗来。

    与丙子本(庚)相同的有:甲辰本、蒙府本、舒序本、程甲本和程乙本。而且,在蒙府本第7、27、74和75回如下:

    蒙府本的第7回是“侍书”而且,在后面第3页的“惜春令丫鬟入画来收”之后有夹批:曰司棋、曰侍书、曰入画、后补文抱琴。第27回的一处和第74回的上面两处都叫“侍书”甲辰本这三个回目也都是“侍书”

    第89回是:

    ”紫鹃道:“你在那里听来的?”雪雁道:“我听见侍书说的,是个什么知府家,家资也好,人才也好。”

    第90回是:

    便是紫鹃欲向侍书打听消息,又怕越闹越真,黛玉更死得快了,所以见了侍书,毫不提起。

    只见外面帘子响处,进来了一个人,却是侍书。那侍书是探春打发来看黛玉的

    杨藏本、程甲本和程乙本也都是侍书。

    那么,戚序本和己卯本中的“待书”是怎么来的呢?它是按照甲戌本抄写的;甲戌本的第7回等三个回目都写的是“待书”

    拙文(16)指出:伪造甲戌本的人,她收藏有杨藏本;在杨藏本上,有三个回目都叫“待书”;如:

    杨藏本的第7回为誊清稿,字迹一般,写的是“待书”;第27、73、74和75回,都是修改稿,四个回目的“底稿”也都是“待书”见图5(a)。即:

    分解。”[[使]](谁知探春早)使眼色与待书,待[[子]](书)出去了。

    (a)(b)

    图5杨藏本的第73回(a)和第90回(b)

    但是,杨藏本的第89和90回,一连几个都写成“侍书”如图5(b)所示。

    比较特殊的是:列藏本,它具有两个名称:列藏本的第7回是“待书”第27、38、55、73和74回则都是“侍书”

    二、笔者的解释

    通过上面对红楼梦各种版本中,丫鬟待书名称叫法的统计,可以完全肯定:“待书”这个名称不是狄葆贤伪造的,所以,它不能作为鉴别版本真伪的准则。

    同时,也不是属于误抄或者个人的私自篡改,因为誊抄者的个人修改,不会同时出现在4种不同的红楼梦版本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叫法呢?笔者认为:这与红楼梦是由两个人执笔有密切相关。拙文[3、4]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在其父的风月宝鉴书稿上增扩而成,在里面流露出许多由两个人写作的痕迹。与贾宝玉的贴身书童茗烟有两个名字一样,丫鬟待书也有两个名字。

    在风月宝鉴中,曹頫称他们分别为:待书和茗烟;曹雪芹在写作石头记时,将“待书”改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