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市中文网 www.dszww.net,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从蔡元培先生提出红楼梦是;“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以来,新老索隐派一直在采用谐音字和拆字法对红楼梦中的词句咬文嚼字,挖掘反清复明的线索。笔者曾经指出[2、3]:这是在对红楼梦和曹雪芹家进行残酷的“文字狱”!下面将以实例来反证“索隐派”的主观臆断性。

    一、石头记是十屠记

    谐音字是指韵母或声母相同的字。“石”和“十”的发音都是“shi”而且都是“上声”因此是完全的同音字。“头(tou)”“屠(tu)”的声母(t)相同,可以算是谐音字。因此,可以认为石头记的真实名字是:十屠记,是为了追悼“扬州屠城十日”提醒汉族民众不要忘记满清鞑子的残暴罪行。

    这种推演是不是真的?符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呢?这就需要在小说的文字中,求取证明,否则就不能成立。在120回红楼梦中,没有扬州的内容,也没有兵戎相见、打斗残杀的场面;全部是文戏,没有刀光剑影的血溅尸飞。只是贾家这个大家庭的兴衰和成员的喜怒哀乐,特别是妇女的吃喝玩乐、宴请、看戏、打闹、吟诗作对;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误会和相恋;贾宝玉在众多女孩子中嬉戏、怄气、作乐和意淫。看不到一点战争和角斗的影子,所以把石头记挖掘成十屠记,只是一个虚名,没有实际内容。

    再说,曹雪芹为什么要把他的小说名称隐喻“扬州十日屠城”?对他有什么好处?这种隐喻能起到唤起民众吗?但是,后果却非常严重,将导致至少砍头,甚至灭族的后果。难道曹雪芹不清楚吗?愚蠢糊涂到、变成不顾一切后果的疯子?何况,他曹家的主子是大清,他们是满清的包衣(家奴),根本就没有隐射、讥讽、嘲弄满人和大清皇朝的动机。一个进关时,跟随他的主子屠杀汉人的刽子手,会悼念被他们杀害的汉人吗?简直是痴心妄想,自作春秋大梦!

    二、红楼梦的“第十四支”曲词是隐射清廷吗?

    第五回中红楼梦的“第十四支”曲词的最后一句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至今,红学界都认为它是预言贾家的结局;由于“后40回”中演绎出的贾家不是一败涂地,抄家灭族、全部人员都死光,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此红学界曾经一度认为“后40回”不是曹雪芹所作,而是高鹗续写的。

    按照“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词义来说,用它来预言贾家的最后命运不合适,稍微有点文学头脑的人,就不会这么去思考;因为一个家族,谈不上是“大地”能够得上称“大地”者,应该指“国家”或者“朝廷”因此,这句话还可以解释成是指定“满清皇朝”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见,索隐派要在红楼梦中挖掘反清复明的线索的话“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句话才是影射和诅咒鞑子的最明显的语句。可惜,新老索隐派都没有看到这一点,淨在“清鬼”、“胡虏”、“腥膻”、“脍虏”、“野驴子”等上引伸和推演。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攻击满清皇朝,还是预示贾家未来的衰败呢?笔者仍然坚持要从红楼梦的内容里寻找证据。在红楼梦中,不少地方是颂扬满清皇帝的恩德和英明,特别明显的地方有:

    1)程乙本第36回,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若非圣人,那天也断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它了。

    2)第63回,贾宝玉道:“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

    3)第16回: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

    4)在第78回:贾政道:“昨日因又奉恩旨,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奖而遗落未经请奏各项人等,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可谓‘圣朝无阙事’,唐朝人预先竟说了,竟应在本朝。如今年代方不虚此一句。”

    以上讴歌皇权、弘扬圣恩、将满清捧为“大舜之正裔”等的叙述,清楚地表明曹家一直把满清当成他们的主子,极尽吹捧之能事;他们又怎么会敌视和反对大清帝国呢?他们每到岁末,还要到朝廷去领取“春祭恩赏”如第53回写道:

    贾珍因问尤氏:“咱们春祭的恩赏可领了不曾?”尤氏道:“今儿我打发蓉儿关去了。”贾珍道:“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见过,置了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咱们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真正皇恩浩大,想的周到。”

    在小说中,不时透露出曹雪芹对满清皇朝的感恩戴德。这么个满清的忠实包衣又怎么可能在他的小说中隐射和攻击自己的主子咯!所以,新浪索隐派在红楼梦寻找反清的线索纯属一厢诚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曹家的头上。

    因此,从红楼梦的实际内容分析“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句话不是暗示清廷未来必然像明朝一样的下场;仍然是想:预示曹家的结局。只是写到后来,曹雪芹改变了初衷,没有把曹家写成“一败涂地”可惜他在程乙本成稿后,没有完全修改完毕就去世了,因而未来的及修改红楼梦第十四曲的措辞,使它同小说的结局一致。

    三、对两个问题和答复

    当拙文[4]发表后,网友提出下列两个问题:

    1)既然“雄奴”和“耶律雄奴”是犯禁,为什么在早期的红楼梦版本中,曹雪芹还要写出呢?说明他还是具有反清的思想?

    2)在庚辰本、蒙府本和戚序本中具有“雄奴”和“耶律雄奴”等四页多内容,虽然在甲辰本、列藏本和程乙本中删除了;只能说明曹雪芹是反清的,被别人为了消除他的反清思想而删去了。

    对于第一个问题:早期版本中写出“雄奴”和“耶律雄奴”并不犯禁;因为曹雪芹指的是“匈奴和契丹人”他们同满人争战了几百年,在贾府里还有匈奴和契丹人的俘虏充当奴隶。由于反清复明人士非要说“耶律雄奴”是指满清鞑子,就变成了犯禁。当曹雪芹发现有人故意弯曲他的初衷时,因而在第二版甲辰本中,就把这四页多内容统统删去。

    对第二个问题:主要需要查看红楼梦中其它内容是不是修改了?分析它们的修改是曹雪芹干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