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市中文网 www.dszww.net,汴水秋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金秋十月,开封大相国寺迎来了建寺1450年的庆典,北齐天保六年(555),北齐的文宣帝高洋巡幸汴城(当时称梁州),也学着司马迁凭吊信陵君的故迹,并诏敕在其故宅上建了一座建国寺以示纪念,这就是最早的相国寺。

    西游记中说:大相国寺乃唐太宗梦游地府时花了开封府人士相良“在阴司置放的库银”后,为还债而敕建的,当然,西游记的描写只是艺术的需要,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在大相国寺碑中记载,该寺为唐睿宗梦遇弥勒佛后,改故建国寺为大相国寺以纪念自己由“相王”而登基。

    唐代时,大相国寺集聚了大批文化艺术大师,为大相国寺奠定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基础。“画圣”吴道子、“塑圣”杨惠之同学于著名画家张僧繇,又同在大相国寺画神、塑神、“盛神”杨惠之就是因为大相国寺塑五百罗汉像而名满天下。大相国寺的“相国十绝”是开封文化韵味汇聚相国寺的象征,吴道子的“吴带生风”李季的“佛殿障刻”车政道的“天王像”李邕的“十绝碑”及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等,都是难得的艺术绝品。吴道子、石抱玉、车政道、李邕、王温、杨惠之等或留下壁画、或留下塑像、或留下碑刻;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梅尧臣、赵明诚、黄庭坚等人所写有关此寺的作品,都成为传世之作;赵普、寇准、狄青等名相、名臣,均在此留下足迹。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吴道子被他的老师张僧繇介绍到大相国寺。吴道子来的时候,大相国寺正准备搞一幅壁画,老方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当时年纪轻轻的吴道子。吴道子深感在藏龙卧虎的大相国寺留墨非同一般,数月下来竟没敢动笔。一个夏日的深夜,皓月当空,思考已久的吴道子在清静无尘的月光下忽然看见自己飘动的身影。他仰望苍穹,只见月如宝珠似的散射着万道光华,于是久聚心头的神思一下子喷涌而出。吴道子猛然握起画笔,大步跨至宝奎殿壁前,然后笔走龙蛇。时间不长,一幅栩栩如生、飘飘然然的文殊维摩菩萨像便凸现于壁上。次日清晨,老方丈与众僧一进此殿,忽觉凉风习习吹散了炎炎暑气,定睛一瞧,这风竟乃画中菩萨的衣带所生。老方丈不禁朗声赞道:“真乃神来之笔,吴带生风。”吴道子也因此画名扬天下,被誉为“画圣”

    宋朝时期,大相国寺更是香火鼎盛,宋太祖、太宗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作为皇家寺院,皇亲国戚和普通百姓在此祈祷、还愿。寺院“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寺内塑像精美,名画、名碑遍布。每逢节日,市民纷拥而至,前来观灯进香,进行民间贸易,热闹非凡。不少来宋学习的天竺、高丽、日本等国高僧名士,都到相国寺学法修行,促进了文化交流。

    宋代关于相国寺最有名的传说大概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但故事发生在大相国寺下院的菜园子里,并不是相国寺内,今天,寺内可以看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雕塑。

    明朝末年,明朝军队和李自成义军攻打开封的战斗中,纷纷挖开黄河水水淹开封,开封36万人,仅剩下3万人逃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