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市中文网 www.dszww.net,达歌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兰州篇

    兰州,古称“金城”汉朝时即为“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改称“兰州”可见其历史久远,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一座历史名城。兰州还是中国母亲河——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城北之白塔山下“天下黄河第—桥”自清朝始建的黄河大铁桥至今仍横跨于滔滔黄河之上。桥上人流熙熙攘攘,桥下船只来来往往,叹为壮观。

    在大西北,你不必为旅游天气操心,几乎每天都是艳阳高照。兰州地区每年降水量只有36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却是2000毫米以上。应该说,过多的晴天给西北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当然,也造就了大西北人吃苦耐劳,刚毅豪放与坚忍不拔的精气神。

    在早上骄阳的照耀下,我们参观了西北古迹之—的水车园。它是黄河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养育西北大民的象征。当我们从水车园出来后到了黄河母亲雕像时,由然而生的敬意从心底升起,黄河啊,伟大的母亲河。五千年来,您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中华儿女为您歌唱,为您骄傲。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大作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气吞山河,壮怀激烈,令国人精神震奋,日本侵略者闻之丧胆。黄河儿女是不可战胜的。

    从沿河大道边的缆车站,乘坐跨河索道可以直达又陡又高的白塔山。白塔山是兰州名胜古迹之一,上面有始建于元朝时代的一座17米高的白塔。站在白塔山上,可以看到大半兰州城的市容市貌,看见滔滔的黄河像一条流动的玉带,闪闪发光。但是,在白塔山上,也看到了生态环境的隐患。若大的白塔山,除了中心地带有些成片林木外,举目四望,黄多绿少,几乎看不到像样一点的树木,使人忧虑呀。古诗云:“春风不渡玉门关”这里离玉门关还远着呢,难道“春风也不渡白塔山”了吗?

    从白塔山沿着陡直的台阶而下,就来到了黄河大铁桥上。经过历年整修的“黄河第一桥”雄伟宽敞,亮亮堂堂,与滚滚黄河水互相映托,更显其好看,真乃“银桥黄水共蓝天,丽人彩船游兰州”

    下午到城南“五泉山公园”游览,相较城北的白塔山,这里显得有生气、有人气多了。红花绿树,游人如织。公园里竟然还有一片高高的树林,供游人纳阴乘凉,喝茶休息。置身其中,使人忘却这是在干旱的西北黄土地上,真希望西北地区这样子的环境越来越多。作为“五泉山”名胜典故的五处泉水井:惠泉、甘露泉、掏月泉、摸子泉、蒙泉却已风光不再。唯留有赫赫有名的西汉大将霍去病的“马鞭击地,鞭响泉涌”的英雄传说了。唯一可以参观的一处水井,也不再汩汩涌泉,只有一洼浊水了。只有半山腰金刚殿里,仍然是香客如云,烛烟缭绕。我们恰好在此遇见—台僧侣与男女信徒诵经浴佛的法事场景,近百人声音洪亮,乐声高扬的热闹场面,使我们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了一番,这也是一道风景线吧。

    在兰州,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精彩的民间文化的大众化。从“五泉公园”回来后,时间还早,在沿河大道上闲逛时,听到了阵阵高亢嘹亮的歌声。循声走去,公园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老百姓自己组织许多演出组合,在这里为群众表演。有的团队还真是水平上档次。有主持人兼指挥,有乐队,有男高音,有女高音等等。还挂着某某“民间文艺演出团”的横幅。那黄土高原滋润的高腔唱出的“花儿”与“秦腔”等,声震云霄,余音缭绕,那叙述人间悲欢之情的歌词打动人心。群众演员大方而纯朴的表演,使人如沐阵阵清风,舒心快乐。比起某些高价的专业演员的骄柔造作,假声假状地唱,我觉得他们这些民间歌手要精彩十分。

    傍晚,在一个叫做“金鼎兰州牛肉面馆”晚餐时,观看了一番真正的兰州拉面现场表演。并品尝了一碗原汁原味的兰州拉面,这才是正宗的兰州拉面,相当好吃。

    这是我第三次到兰州,我第一次到兰州还是在学生时代的“文革期间”学生大串连时在兰州呆过好几天,到处看“大字报”看兰州人斗“走资派”大街小巷走了不少地方。第二次是一九八八年,我到青海去检查单位在那里的业务工作,回来在兰州转车时,我在兰州住了两三天。前这两次,我对兰州的印象是“灰沙蒙蒙,难见蓝天,走在街上,尘土盖鞋面”我曾经说过,兰州名不对,应改为“灰州”但是,这一次来,今非昔比了。虽不能说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但是,兰州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装点此关山”确实是“今朝更好看”了。

    嘉峪关篇

    列车在名城酒泉前面的一个叫做“清水”的小站停了较长时间。听车上的西北人说:“清水”虽小,却十分重要。我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坐落在“清水”这个不起眼的地方。我看见有许多男女军人在这个站上下车忙碌着,不由肃然起敬。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华好儿女,就战斗生活在这茫茫荒漠中啊。我默默地注视着这一片神圣的土地,举手向航天界的英雄儿女致敬,心中祝愿祖国的航天事业一帆风顺,更加圆满,更加辉煌。

    到了嘉峪关,才知道,嘉峪关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可谓“长城万里此为终,西出阳关无故人”了。从秦皇岛的老龙头到此地嘉峪关关城,长长的两端,有多少人能从头走到尾呢?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l372年)。又经过明嘉靖年间重修,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长城古迹。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瓮城、楼阁等建筑构城,四周均有角楼与角台。城墙连接紧密,高大宏伟,真乃“森严壁垒”“雄关漫道真如铁”啊。真不愧是天下第一雄关呀。在蓝天白云下,站在嘉峪关高大的城墙上,极目无边的茫茫大漠,浩瀚而苍凉,沙尘烟起处,似有海市蜃楼时隐时现。毛泽东诗云:“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而这里是“大漠如海,残阳如血”了。

    嘉峪关长城与八达岭长城,谁更美呢?那就不好比了。北京八达岭长城是五彩缤纷的美丽。嘉峪关长城却是沧海桑田的壮丽。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说,还应当加上一句“登长城,不到嘉峪关太遗憾”

    敦煌篇

    下午从嘉峪关出发,在大漠之中跑了9个多钟头,才到达丝绸之路上的西端门户——中外闻名的敦煌名城。“大漠落日圆,高高挂天边”到了晚上九点钟天色都还亮着呢。这要是在我们云贵高原山区,早已是夜深人静不见影了。这一路上,除了大漠还是大漠,难见一颗树,少见一根草。正如一首著名的歌中所唱的那样:“你没有水,没有草,连鸟儿也不飞”看得人神情严峻,看得人昏昏欲睡。真是:不到北方,不知道什么叫辽阔和无边;不到西北,不知道什么叫苍茫与悲凉呀。

    到敦煌名城就必须去看千年奇观“鸣沙山”与“月牙泉”

    但见沙山如沙海,绵延不断。阳光下,无边无涯的细沙闪闪发光。微风吹过,细沙如流水,阵阵“鸣”声响起,尤如音乐之声,悦耳动听“鸣沙山”由此得名。

    我们登上“鸣沙山”山顶,举目四望,真是太美了。可以说妙不可言。使人忘却了登山疲劳之累,忘记了沙尘入耳之苦,你会情不自禁地高举双手挥舞向沙海欢呼致意。我们真是享受到了—种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欢欣,真正有心旷神怡之感啊!

    从山顶滑沙下来的刺激更是高潮迭起,喊声阵阵。滑一次不过瘾。我们不怕辛苦再次登上山顶,又一次从山顶滑沙而下后,还仍觉得兴趣不减。人的感受是复杂的,城市的灯红酒绿,光怪陆离已不再使人感动了,奇妙鲜活的山水,会带给人新鲜的快乐。各人的感受又各有不同。我的感受也许是特别的,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觉得所到过的名胜风景,只有“鸣沙山”是最美的了,太让我感动了。我想,我还会再来这里登山、滑沙的。

    从沙山顶往下看,只见沙山怀抱中有一汪清泉,顿觉眼前一亮。那不就是“月牙泉”吗,她尤如一弯新月,那样小巧玲珑,那样清纯宁静。我们非常激动地、情不自地冲下沙山,向她直奔而去。“风沙两千年,不埋月牙泉”真是奇迹,使人赞叹不已。在茫茫沙海之中,千年的风沙竟然容忍得下这汪清泉的存在。世间万物万象,真是无奇不有啊。当然,现今的科学解释已然找到:这是因为“月牙泉”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貌所致。风起时,沙子不往水里落下,而是往上刮,刮到沙山上去了。沙山附近“党河”等的地表水源源不断地渗进沙山下而形成泉眼,冒之而出,遂成“月牙泉”原来的水深曾达7。5米,这就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件珍宝啊。

    但是,人类有时候却不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无视大自然的威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搞什么“人定胜天”的“大跃进”七十年代又搞“大干快上学大寨”都殃及到了“月牙泉”人们在“月牙泉”周围挖山造田,甚至从“月牙泉”往外抽水一个多月,直抽得“月牙泉”南岸坍塌,堵住了泉眼。“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时,又把“月牙泉”边的200多间庙宇建筑全拆毁了等等。生态平衡被破坏了,人气也没有了“月牙泉”干涸了。千年瑰宝竟毁于一旦。真是令人痛心啊。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过去后,人们的理智恢复想办法挽救“月牙泉”清理淤泥,想方设法疏通泉眼,又在附近高处修建了两个大水池来向“月牙泉”渗水等等。经过了几次人工处理后“月牙泉”才又“活”了过来。但现在平均水深只有0。9米,最深处也只有1。3米了。

    “月牙泉”是沙海中一颗晶莹发光的宝石。古人早有诗赞之:“瀚海明月共潮生,万沙山中—明珠”

    下午,100元门票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长长的一排洞窟约有1600米,从北魏朝至元朝开凿的490多个洞窟至今仍保存完好。里面有2000多尊彩塑,45000多平方米壁画。我们参观了其中的424室、423室及237室和两个大佛洞、大卧佛洞、藏经洞等。看见从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